从中国古代的三次民族大融合看封建社会的发展高峰.docVIP

从中国古代的三次民族大融合看封建社会的发展高峰.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国古代的三次民族大融合看封建社会的发展高峰   【关键词】 历史教学;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封建社会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1—0090—01  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内容,而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民族融合,并分别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发展高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理清这个历史事实和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的民族问题以及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与秦汉的强盛  西周自穆王西征以来,一直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矛盾非常尖锐,最后,西周直接亡于犬戎之手。紧接着是周王室东迁,周天子权威下降,天下趋于分裂,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相应地加快了速度。  春秋战国时的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诸侯政权常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频繁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逐步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晋国、燕国,西方以秦国的几个融合中心。随着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各民族共同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这是中国古代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它为秦的统一及秦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后,民族融合的步伐繼续前行。继秦之后,汉初与匈奴“和亲”,交流是很普遍的。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对匈奴由和而战,经过多次战争,打败匈奴,匈奴西逃。与此同时,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加强了汉王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民族融合的进程大大加快。总之,秦汉的统一、强盛是建立在长期的民族融合的基础上的,秦汉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发展高峰。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与隋唐的繁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中,设郡任官,提拔“西南夷”中的头面人物到成都去做官,并迁移西南少数民族万余家于蜀。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和开发。在东吴,古代越人的后裔——“山越”陆续由山区迁到平原地区,与汉族杂居,彼此加强了融合,共同开发了江南。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匈奴、羯、氐、羌、鲜卑五族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入居内地的人口日益增多。各少数民族内迁后、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逐步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他们散居于北中国的广大地区,同汉族人民一起反抗西晋的统治,彼此之间的友谊大大加强。晋室南渡后,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但这些政权往往是各族联合性的,各政权相互攻战,民族之间的融合也随之加强,前秦能够一度统一黄河流域,与此不无关系。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融合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孝文帝的改革成为西、北各族与汉族融合的一次总结,也成为魏晋以来的民族融合的高峰,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民族融合的成果,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隋朝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背景下实现统一的。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隋王朝就达到了非常繁荣的程度,这与民族融合的完成是分不开的。继隋之后,唐代达到了中国封建史上的鼎盛局面,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正是魏晋以来民族融合的自然结果。  三、宋元时期民族融合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稳定  两宋时期,一方面民族矛盾特别尖锐,另一方面则是挡不住的民族融合。辽、夏、金向中原的扩张必然带来自身的汉化和封建化,休战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民族的迁徙在不断进行,大理与宋的交往特别密切。唐朝以来,契丹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唐末,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出长城,契丹贵族也乘机南下俘掠人口,因此,契丹境内的汉人越来越多,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也就带到了契丹,极大地促进了契丹的封建化。澶渊之盟后,宋辽榷场贸易规模巨大,物品无所不有,同时也存在着民间走私贸易。夏、金的情况与辽类似。  但从总体上看,两宋时期的民族融合又仅仅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铺垫,元朝才是此期民族融合的高峰。元朝统一后,大量的蒙古人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两宋时期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而被称为“汉人”了。唐代以来进人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初“汉法”战胜 “旧俗”则标志着民族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元朝的大一统正是建立在长期以来的民族融合基础之上的。从此以后,我国的民族关系相对稳定,继元之后,又形成明清两代长达五百多年的统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达到巩固的阶段。  编辑:孟 刚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