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听诊笔记.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脏听诊笔记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区为 4 个瓣膜 5 个区) ①二尖瓣区 M :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肺动脉瓣区P: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区A :位于胸骨右缘第 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E: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 三尖瓣区T: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4、5肋间。 二、 听诊顺序(三种方法) 通常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 从心尖部 (二尖瓣区) 开始一肺动脉瓣区一主动脉瓣区一主动 脉瓣第二听诊区一三尖瓣区。 8 字形听诊顺序 :即从心尖部(二尖瓣区)开始一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一肺 动脉瓣区一三尖瓣区 .(主要依据是瓣膜损害和杂音出现的几率,二尖瓣区最高,主动脉瓣其 次,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器质性损害少见 ) 国外心脏听诊从心底部到心尖部的顺序 :包括胸骨体上部右侧位置、左侧胸骨缘的全部及心 尖。 三、 心脏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心率 : 正常成人心率范围为 60— 100 次/分。 成年人心率超过 100次/分,婴幼儿心率超过 150 次/分,称为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快至 160— 240 次/分,持续一段时间后突然终止,宜考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多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烟酒过度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情况下诱发。 心率低于 60 次/分,称为心动过缓。 须注意的是不少健康者, 尤其是运动员、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或农民, 安静时心率可低 于 60 次/分,但没有临床意义。 心律 :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心率稍慢者及儿童的心律稍有不齐, 呼吸 (吸气时心率增快, 呼气时心率减慢)也可引起心 律不齐,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时可发现的心律失常主要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期前收缩: 在规整心跳的基础上提前出现一次心跳, 为期前收缩, 其后有一个较长的间歇。 有学者认为 每分钟期前收缩少于 6 次者为偶发,等于或多于 6 次者为频发。 频发性期前收缩可有规律地出现, 如果每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二联律; 每二 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为三联律) ,以此类推。 期前收缩按其来源可分为房性、 交界性和室性 3 种,在心电图上容易辨认, 但听诊时难以区 别。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 心律绝对不规则、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脉搏短绌。 产生的原因是过早的心室收缩 (心室内仅有少量的血液充盈 )不能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周围 血管所致。 四、 心音 健康人心脏可以听到两个性质不同的声音交替出现, 称之为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某些健康 儿童和青少年在第二心音后有时可听到一个较弱的第三心音。 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 如能听 到则多为病理性。 (1)正常心音 1)第一心音( S1): S1 产生:主要是因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振动所致。 S1标志:心室收缩(收缩期)的开始,约在心电图 qRS波群后0.02?0.04s。 S1听诊特点:①音调较低;②声音较响;③性质较钝;④占时较长(持续约 0.1s); ⑤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⑥心尖部听诊最清楚。 2) 第二心音( S2): S2 产生: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关闭引起瓣膜振动,对第二心音的产生起主要的作用,第 二心音出现在心室的等容舒张期。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约在心电图 T 波的终末或稍后。 S2听诊特点:①音调较高;②强度较低;③性质较清脆;④占时较短(持续约 0.08s); ⑤在心尖搏动后出现;⑥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正确区分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才能正确判断收缩期和舒张期, 确定额外心音或杂音出现时 期以及与第一、 第二心音间的时间关系。 因此, 辨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 义。 辨别要点有: S1时限较长而音调较低,S2则较短而音调较高。 S1与S2的间距较短,而 S2与S1间的时间较长,即舒张期较收缩期长。 S1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与颈动脉搏动几乎同时出现。 S2在心尖搏动后。 (不宜用桡动脉搏动来辨别 si,因自心室排出血液的波动传至桡动脉需一段时间,所以桡动 脉搏动晚于 S1) 心尖部 S1 较强,而 S2 在心底部较强。 (一般情况下 s1 和 s2 的辨别并不困难,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加快,心脏的舒张期 缩短, 心音间的间隔差别不明显, 同时音调也不易区别, 则需利用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帮 助辨别。 如仍有困难, 心底部尤其是肺动脉瓣区清晰的第二心音则有助于区分第二心音和第 一心音,并进而确定收缩期和舒张期。 ) 3) 第三心音( S3): 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第二心音后 0.12s—0.18s. S3的产生:可能系心室舒张早期血流自心房突然冲人心室,使心室壁、乳头肌和腱索紧张、 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