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复习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肺与大肠 津液输布与排泄 关系密切 脾与胃 消化吸收精微,津液运行 清阳能升,浊阴能降 他们共同完成 精微输布,水液运行;二、 太阴病病性、病机、病因 (一)病因 1、三阳病失治误治(传经)—脾阳受损,邪陷 太阴 2、太阴自病(直中)—寒湿直中太阴 气候 外感寒湿 脾阳素虚 居室 内伤生冷;(二)病机:脾阳虚弱,运化失职,寒湿 内盛。(脾虚寒盛) (三)病性:脾虚寒证(中焦虚寒证) 三、太阴病的主要脉证 腹满而吐,食不下,脉缓弱。自利亦甚,时腹自痛。(腹胀腹痛,吐利纳差。) ;四、治法及禁忌 治法:温中祛寒,健脾燥湿。理中汤、四逆汤 禁忌:汗、吐、下 五、太阴病与阳明病的关系 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关系,生理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阳明病—清下太过,损伤脾阳—传太阴 实则阳明 太阴病—燥湿太过,寒湿化燥—转阳明 虚则太阴 六、太阴病的转归和传变 诸证 自愈 1、脾阳复 (一) 诸证 下利甚 脾家实,腐秽当去 转归 2、阳复太过—寒湿化燥,转阳明 3、 寒湿壅阻,土壅木郁—胆汁外溢 寒湿发黄 阳复不及 精血不足心肾阳虚—传少阴或厥 阴;(二)太阴病的传变 太阳 少阴 阳明 太阴 少阳 厥阴;一、太阴病纲要 (一)太阴病提纲 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主证及分析: 脾虚不运,气滞(虚)喜按 腹满 喜温 脾虚不运,湿阻(实)拒按 吐(清???或寒饮)—脾虚不运,寒湿上逆 食不下—脾虚不运化,胃不腐熟 自利益甚—脾虚湿盛,寒湿下注—清水样(便溏) 时腹自痛—寒湿阻滞,气机不畅,时通时闭 (便前痛甚,便后痛减) 舌苔多白滑而腻—脾虚,寒湿内盛 寒滞 脉多沉缓、缓弱 里阳虚,鼓动无力 濡弱或迟缓 ;要与阳明之腹满痛,不能食,吐、利、性质鉴别(兼证、舌、脉相距甚远)。 若误为阳明病而用苦寒之承气汤下之,则可产生如下之严重变证: ; 气虚不运 胃脘 若下之 ① 痞利俱甚证 甘草泻心汤 则胸下 脾虚益甚 寒湿中阻 结硬 结硬 寒湿益重 寒湿上逆 胸下胀痛 ② 寒实

文档评论(0)

159****5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