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分析知识讲解.ppt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分析知识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分析; 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1640,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51,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689,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 1748,孟德斯鸠发表著作《论法的精神》 1762年4月,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 1771,阿克莱特设立水力纺纱厂 1787,美国通过了《联邦宪法》 1825,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1866,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近代世界之潮流:资本主义的发展(迈向欧美西方式的近代社会);专题联系;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古今相通,中外关联。 1.把握历史发展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运用多种史观(阶级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去解读历史。 ;1840;【教材知识回顾 】;【教材知识回顾 】;【教材知识回顾】; 概括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在宣传西方文化方面的各自特点。;★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的不同点?;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不同;知识归纳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 ; A 经济角度: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传入,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政治角度: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的出现与加深,新兴力量的兴起与壮大;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C 思想角度:西方文明的传入,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使学习西方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维新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场“政治近代化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深刻影响了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近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政治基础。;探究三: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看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分析为什么中西方近代化历程顺序相反?;一个主题;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西学东渐”;器物;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知识运用;能力提升;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9.阅读下列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第二次失败”和“‘自强’运动”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中“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你是否同意作者“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8.(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看清要求,本题属于观点开放式题目,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观点明确,并且史论结合。;答案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

文档评论(0)

135****7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