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学》第6章煤的岩相组成、性质与应用.ppt

《能源化学》第6章煤的岩相组成、性质与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煤的岩相组成、性质与应用 第一节 煤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 一、煤岩学的概念 煤岩学是把煤作为一种有机岩石,用岩石学方法研究煤 的物质组成、性质和工艺用途,进而确定其成因及合理用途 的科学。 煤岩学研究始于1830年,英国人赫顿(Hutton)发展了 在显微镜下观察煤薄片的技术,发现了煤中保存着大量植物 结构,提出了煤是由植物生成的论断。 煤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煤的有机组分、无机 组分的来源,转变条件,种类和数量;煤中各组分的分布特 征、结构和构造;煤的有机组分的性质、形态、分类及工艺 用途;煤中有机组分的变质程度和氧化程度等。 煤岩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宏观研究法和微观研究法。 宏观研究法是用肉眼或放大镜来观察煤,是煤岩学研究的基础,具有简便易行等优点,缺点是较粗略。 微观研究法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煤片,识别并研究煤的显微组分的方法。 二、煤的宏观特征 1、宏观煤岩成分 宏观煤岩成分指用肉眼可以区分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腐植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镜煤、亮煤、暗煤、丝碳四种。 详情见下表。 色 泽 性 质 在煤层中状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 镜煤 黑色,光泽很强,耀眼。 质地均匀纯净,性脆易碎,常具贝壳状或眼球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 在煤层中含量不多,常呈透镜状或条带状,有时呈线理夹在亮煤或暗煤中间。 轮廓清楚、纯净。主要是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过凝胶化作用形成的。 亮煤 黑色,光泽强,但次于镜煤 性质较脆,容易破碎,有时也出现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密度较小,均一程度不如镜煤。 是煤中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在煤层中常呈较厚的分层或透镜状出现。 成分较复杂,主要以镜质组为主,且含不同数量的壳质组和惰质组。 暗煤 灰黑色,光泽暗淡 坚硬、密度大,断口不规则,内生裂隙不发育。 呈较厚的分层出现或单独成层。 镜质组含量较少,壳质组,惰质组和矿物质含量较高。富含壳质组的暗煤略带油脂光泽;含惰质组较多的暗煤带有丝绢光泽。而矿物质含量高的暗煤密度大,灰分高。 丝碳 灰黑色,具有丝绢光泽 外观与木炭相似,质地疏松而多孔,呈纤维状结构,性脆易碎,能染指。 在煤层中丝炭的含量较少,常呈扁平的透镜体或薄层沿煤层层面分布。 丝炭的植物细胞结构明显,有时能看出植物的年轮。丝炭是简单的煤岩成分,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丝炭化作用形成。 2、宏观煤岩类型 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各种煤岩成分的比例和组合情况划分为光亮型煤、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四种煤岩类型。 详情见下表。 类 型 色 泽 组 成 特 点 光亮型煤 外观呈黑色,光泽最强。 主要由镜煤和亮煤组成(占75%以上),有时夹暗煤和丝炭的透镜体或薄层。 条带状结构不明显,质地较均一,内生裂隙发育,脆性大,机械强度低,易破碎,常具贝壳状断口。 半亮型煤 外观呈黑色,平均光泽比光亮型煤稍弱。 主要以亮煤为主,有时由镜煤、亮煤和暗煤共同组成,也可有少量丝炭,其中镜煤和亮煤占50%~75%。 条带状结构明显,内生裂隙发育,断口为棱角状或阶梯状,是最常见的一种宏观煤岩类型。 半暗型煤 外观呈暗黑色,光泽较暗淡, 一般由暗煤和亮煤组成,且暗煤为主,有时夹有镜煤和丝炭线理、条带或透镜体,镜煤和暗煤的含量占25%~50%。 硬度和密度较大 暗淡型煤 外观呈浅黑色,光泽暗淡 主要由暗煤组成,有时出现少量镜煤、亮煤和丝炭,镜煤和亮煤所占比例低于25%。 煤质坚硬,密度大,内生裂隙不发育,条带状结构不明显。 三、煤的微观特征 1、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有机显微组分是指在显微镜下能识别的有机质的基本单位。 如:国际褐煤显微组分分类 国际硬煤显微组分分类 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 中国烟煤显微组分分类如下: (1)镜质组 镜质组是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我国多数地区煤中镜质组的含量为60~80%。镜质组是在泥炭化作用和成岩作用中,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形成的。 (2)惰质组 :是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显微组分,惰质组在煤中的含量约为10%~20%,是由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经过丝炭化作用形成的。人们认为产生丝炭化作用的原因有两种,其一是最初发生在多氧少水的氧化环境中,植物有机组分在微生物作用下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水、脱氢,碳含量相对增加,经过氧化作用后,植物残骸转入覆水较深的弱氧化以至还原环境,或被泥砂覆盖与空气隔绝,再经过煤化作用转变为惰质组的显微组分。第二种原因是沼泽中生长的植物发生火灾后,植物残体被烧焦,变成类似木炭的炭化物质,它们沉入地下转变成惰质组显微组分。 (3)壳质组:在煤中的含量不多,它是由植物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