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川秀丽 气象万千.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一章 山川秀丽 气象万千 一、地理位置 安龙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素有“西南屏障”、“黔桂锁钥”之称。地跨东经104°59′~105°41′,北纬24°55′~25°33′。东、东北、北、西分别与册亨县、贞丰县、兴仁县和兴义市接壤,南隔南盘江与广西隆林自治县相望。东西宽67千米,南北长约53千米,全县总面积2237.6平方千米。 安龙县地处黔、桂二省结合部。南昆铁路经县境的坡脚、木咱、德卧、龙广4个乡镇,境内设2个货运站,设在龙广镇和德卧镇。324国道从龙广、新桥、新安、坡脚等乡镇穿境而过。南下广西、西上云南、北达省城贵阳的高等级公路基本建成。通往广西、云南等周边省区的公路均为三级以上的柏油路,全县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已动工建设的汕昆高速公路穿越我县木咱、德卧、龙广等乡镇。通过坡脚码头经南盘江水路可直航广州、香港及东南亚。铁路、公路、水运构成了安龙纵横交错、水陆并举的交通网络,使安龙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成为大西南腹地出海的便捷通道。安龙的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已建成的南宁至昆明光缆,贵州南部环绕光缆,均过安龙县境。已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75%的村通移动电话,使安龙与外界的联系十分便捷。 安龙正逐步形成西南地区资源优势互补和“南下”出海的便捷通道,大通道、大资源、大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 思考与练习 1.安龙的区位条件对安龙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2.当前,我县开采的煤炭主要运往何地?通过哪些交通方式运出? 第二节 建 置 概 要 据史书记载,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安龙县已有人类活动。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文明,留下了众多的古人类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安龙属古夜郎国。西汉初年,属牂牁(zāng kē)郡。宋代中期,在县境东郊置安隆洞。明朝初年,设千户所于今县城。永乐年间,县城已粗具规模。清顺治九年(1652年),清军入关,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避到安隆所(第五章第一节的引文称“安隆所”,各有所依,孰是孰非???)(已查《安龙县志》是“安隆所”),并改安隆所(已查《安龙县志》是“安隆所”),为安龙府,作为陪都,建立南明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实行抗清复明斗争。清代先后置南笼厅、南笼府。嘉庆二年(1797年)改南笼府为兴义府,统辖盘江八属,使安龙成为黔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民国初年,废府改县(改为南笼县),民国11年(1922年),正式建立安龙县。 12月22日,安龙县政府宣布起义,接受和平解放。1950年3月15日,安龙县人民政府成立。1966年2月,建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9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复称安龙县至今。 安龙县现辖11个镇、5个乡,173个村民委员会、11个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2006年末,总人口4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6万人。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 安龙县行政区划简表 全县总计 11个镇,5个乡,173个村民委员会, 11个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 新安镇 12个村,10个社区 兴隆镇 15个村 龙广镇 18个村 万峰湖镇 10个村 德卧镇 12个村,1个社区 洒雨镇 13个村 新桥镇 8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 钱相乡 11个村 龙山镇 13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 海子乡 10个村 戈塘镇 11个村 平乐乡 7个村 普坪镇 7个村 笃山乡 10个村 木咱镇 10个村 坡脚乡 6个村 思考与练习 1.在安龙县地图上找到你所在乡镇的位置,看看与哪些县(市)乡镇相邻。 2.根据所跨经纬度,我县属于 时区,区时与“北京时间”相差 小时,属于 纬度地区,处在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 第三节 快速增长的人口 在旧中国漫长的岁月里,因为战乱、饥荒,加之疫病流行,缺医少药,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到1950年安龙解放时,全县总人口为157793人。 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政治地位有了根本改变,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人口出生率持续上升,使我县人口迅速增长,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县总人口达到399384人。 2006年末,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安龙总人口为434880人。从1950年安龙解放到2006年共56年时间,安龙人口翻了2.8番,人口净增了277087人,平均每年增长约4950人。 2000年,安龙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80人,已超过全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5人)。县内人口分布不均,县境中部的新安、龙广、木咱、洒雨等乡镇的盆地“坝子”人口密度较大,而东北部的笃山,南部的坡脚、万峰湖等乡镇因为山高坡陡、地形崎岖、河流

文档评论(0)

153****0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