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1).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1).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 4 《辛弃疾词两首 》 导学案 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一、作者介绍: 辛弃疾 (1140 ~ 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 ( 今山东济南 ) 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 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 (1162 年 ) 奉表南归,高宗召见,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 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而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与苏轼并称“苏辛”。词风以豪放沉郁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 点。作品有《稼轩词》及《稼轩长短句》。 一、 写作背景: 《水龙吟》写于淳熙元年( 1174 )作者 35岁时。当时他胸怀报国壮志,从北方率众南来已有 12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朝廷从来 没有给他过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非常郁闷。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啼,就更引发出来他的无限忧思。 《永遇乐》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此时已 66 岁。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 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 ” 职务。在起义军的几 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 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逼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 到达建康(南京)。他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渡江之后,首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第1 页 共 6 页 必修 4 《辛弃疾词两首 》 导学案 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作签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 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喜泰三年( 1203 ),辛弃疾 64 岁退居江西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伉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 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 1204 )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 愿望又落空了。《永遇乐》写于这个时期。 二、 名句积累: 1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7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遥岑 远目: . 2.休说鲈鱼堪脍 .: 3.倩 何人唤取: . 4.揾 英雄泪: . 5.舞榭 歌台: . 6.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 7.寻常 巷陌: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第2 页 共 6 页 必修 4 《辛弃疾词两首 》 导学案 8.赢得 仓皇北顾: .. 9.赢得仓皇北顾 : .. 10.烽火扬州路 .: 第一课时: 《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 上片中词人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第二课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找出难理解的地方。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第3 页 共 6 页 必修 4 《辛弃疾词两首 》 导学案 首 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 ? 5. 首 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 辛弃疾的 有 “的掉 袋 ” 的毛病。你 如何? 6. 本 思想内容和 特色。 链接阅读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