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必知的19种员工激励手段.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R 必知的19 种员工激励手段 来源:深谋财经 作者: 日期:2013-10-09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 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以下 这些激励员工手段,你知道吗? 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点评:挪威人的渔船返回港湾,可是渔民们捕来的沙丁鱼已经死了,只有汉斯捕来的沙丁鱼 还是活蹦乱跳的,原来,汉斯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 放进鱼槽后使沙丁鱼们紧张起来,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 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它们才存活下来。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 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鲶鱼效应”。其实用人亦然。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 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加入公司,制造一些紧张气氛。 当员工们看见自己的位置多了些“职业杀手”时,便会有种紧迫感,知道该加快步伐了,否则 就会被Kill 掉。这样一来,企业自然而然就生机勃勃了。 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 越快。适当的竞争犹如催化剂,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体内的潜力。 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提出者:美国前总统林肯 点评:1860 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有一天,有位名叫巴恩的银行家到林肯的总统官邸 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对林肯说:“如果您 要组阁的话,千万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林肯奇怪地问:“为什么?”巴恩说:“ 因为他 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他比您伟大得多。” 《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顿拜访 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狂热地上蹿下跳,谋求总统职位。 林肯以他一贯以来特有的幽默对雷蒙顿说:“亨利,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你一定知道 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农场里耕地。我吆马、他扶犁。偏偏那 匹马很懒,老是磨洋工。但是,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我们差点都跟不上他。到   了地头,我才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他的身上,于是我把马蝇打落在了。我的兄弟问 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告诉他,不忍心让马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就是因为有那家伙, 这匹马才跑得那么快。”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对雷蒙顿说:“现在正好有一只名叫‘总统欲’ 的马蝇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还不想打落它。”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马蝇 效应。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 不断进步。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点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 名学生共 18 人写在一张表格上, 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 18 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 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 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 18 人全都在不同的 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 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 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 产生。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 成了行。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点评: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 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 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 为“ 向上爬”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 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 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 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吉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