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心肺复苏和脑死亡的相关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肺复苏和脑死亡的相关问题 北京市儿童医院 樊寻梅 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改变 ? 缺氧与代谢性酸中毒 ?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 能量代谢受累,水电解质紊乱 ? 脑缺血再灌注损害 心、脑等重要脏器对缺氧极其敏感 ? 心肌缺血 3~10 分钟, ATP 减少 50% 以上, 心肌即失去复苏可能。 ? 1. 无氧代谢的脑细胞只能维持 4~5 分钟即 开始死亡。 ? 2. 因此,在常温下心跳停止 4~6 分钟,即 存在大脑不可逆性损害,即是复苏成功, 也必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 呼吸心博停止后人体内 CO ? 以 0.4~0.8KPa 的速度增长。 ? 1. CO ? 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房室结的传 导和兴奋,引起心律不齐、心动过缓, 并可兴奋心脏抑制中枢,使心肌收缩无 力。 ? 2. CO ? 可使脑血管扩张,形成脑水肿。 浓度过高,还可直接造成 CO ? 麻醉,抑制 呼吸中枢。 能量代谢受累,水电解质紊乱 ? 葡萄糖无氧酵解时所产生的能量,仅为 有氧时的 1/8~1/9 ,故能量供应大量减少。 ? 膜泵功能障碍,膜离子通道失活,造成 脑细胞内外离子稳态的改变。 脑缺血再灌注损害 ? 心博停止后,血 PH 值急剧下降,脑血管 的自动调节能力丧失,脑血管扩张。 ? 心脏复跳后,早期脑血流增多,造成脑 过渡灌注,引起脑充血、水肿、颅内压 增高。 ? 血脑屏障受损,一些毒性代谢产物渗入 脑内。 心脏按压的有关问题 ? 胸外心脏按压( Extrathoracic Cardiac Massage,ETCM), 又称心脏胸外按压 ( Closed Chest Cardiac Compression CCC) 或闭式心脏按压( Closed Chest CPR,CCCPR) ? 胸内心脏按压 (Intrathoracic Cardiac Massage,ITCM) 或开胸式心肺复苏术 ( Open Chest CPR,OCCCPR). 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 ? 1. 突然昏迷伴大动脉搏动消失或心音消 失。 ? 2. 心动过缓或严重循环不足:年长儿心 率小于 30 次 / 分,新生儿心率小于 80 次 / 分,产房新生儿心率小于 100 次 / 分。 胸外按压的方法 ? AHA 1986 年规定按压次数为 80-100 次 / 分; 1992 年为 80-100 次 / 分,深度为 3.75~5cm ,按压占全周期的 50% ? 按压位置在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 胸内心脏按压( OCCPR) 适应症 ? 1. 常规 CCCPR ? 2. 舒张压小于 40mmHg ? 3. 体外除颤不成功 ? OCCPR 经验公式:心按压 - 注药 - 心脏按压 - 选择有利时机除颤 给药途径 ? 1. 静脉:为首选给药途径,以中心静脉为最佳 ? 2. 气管:适用于有气管插管而无静脉通道者, 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络酮等均可, 剂量要加大,肾上腺素 0.1mg/kg (相当于扩大 十倍)用药总量婴儿不超过 5ml, 成人不超过 10ml ? 3. 骨髓:美国心脏学会规定,静脉穿刺失败 3 次,或时间超过 90 秒,应建立骨髓通路。 ? 4. 心内注射:不得已时用 骨髓通路 —— 永不萎陷的静脉 ? 1. 操作方法:局麻下,用 16 或 18 号针或骨髓穿 刺针,在胫骨粗隆内下方 1~1.5 厘米处垂直或 呈 60 度角向下刺入胫骨干,有空陷感,用注射 器回抽,观察到有骨髓流出,即确定进入骨髓 腔,然后推注 10~15 毫升生理盐水,确保通道 通畅,再接输液装置并调节速度。 ? 2. 优点: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首次 75% ),还可用于快速输液、输血、采集标本 ? 3. 注意事项:要避开小儿股骺板,否则可影响 小儿骨骼发育 ? 4. 并发症:骨髓炎、骨室筋膜综合症、皮下脓 肿、脂肪栓塞等 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 1. 药物治疗的目的 ? 2. 给药途径 ? 3. 药物的选择 药物治疗的目的 ? 1. 提高心、脑灌注压,增加心、脑血流 量 ? 2. 减轻酸血症,有利于血管活性药物发 挥作用,并维持脏器功能 ? 3. 提高室颤阈值,为除颤创造条件 不可缺少的药物 —— 氧气 ? 复苏时许多因素均可导致严重低氧血症, 即使复苏方法正确,也只能提供正常需 氧量的 16~17% ? 此时,可不必顾虑氧中毒,给病人吸入 纯氧 ? 扩大的瞳孔缩小为氧和作用及血液灌注 适宜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