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诗风对比.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4 XX与XX诗风对比 唐代(公元 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 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 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尤其在盛唐时期,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 “边塞诗派 ”与 “田 园诗派 ”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 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 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 “李杜文章 在,光焰万丈长。 ” 但是李白和杜甫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如此乱 世,为何李白的诗 “飘逸不群 ”,而杜甫的诗却是 “抑扬顿挫 ”的风格呢? 性格: 李白酷爱游历,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个性上的解放。在他的生活中 他走遍了无数的名山大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 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的洒脱。 “黄河落 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送裴十四》) “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 难》)的大气,这一泻千里,咆哮愤怒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正 是他狂放不羁性格的真实写照。并且李白注重在生活中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 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 去留《江上吟》李白在游山玩水的同时,美酒醉人,人自醉,借酒消愁。这是 李白灰暗及自暴自弃的一面,李白寄情于山水,仿佛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辰同 呼吸,和神灵相往来。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特别是其中对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 从娴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 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 完全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诗人尽情驰骋于浪漫想像的空间,展示了一幅现 实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朦胧离奇的奇山异景图。令人留恋忘返。诗人苦 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放,难怪他梦醒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安能摧眉折腰事XX,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乐观坚强,随遇而安。杜甫一生比李白更加艰辛,但他一生疾志不 渝,追求自己的理想,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途径,虽然有 “一岁四行役 ”的艰 辛,儿子 “无食致夭折 ”的悲痛,但他始终不改初衷,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顽强 地与命运抗争,从不悲观消极,充满乐观的精神。杜甫不仅对国家命运充满乐 观的情绪,而且对自己他也从不曾悲观失望,虽然不被朝庭重用,但他不改为 国为民的信念,他看到 “东郊瘦马 ”,想到的不是被弃的悲哀,而是 “更试明年春 草长”的进取雄心;携家逃难途中登 “凤凰台”,他想的是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 忧”,丝毫不为眼前的苦难而悲观,《成都府》一诗中更是自我安慰 “自古有羁 旅,我何苦哀伤 ”,乐观地面对命运的安排。杜甫顽强乐观的精神还表现在他能 适应各种环境,如在成都草堂时他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为农 ”养家;简陋的 草堂,他也住得自得其乐,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 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思想: XX 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 他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想要 “济苍生 ”、“安社稷 ”,热衷用世,追 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他的复杂思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李白蔑视封建秩 序,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如此形容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 仙”作”为唐代诗坛的一匹野马,放纵不羁,他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充分表现在他 的作品中: 想象雄奇、夸张,不受格律的束缚,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中对皇帝明褒实贬《玉壶吟》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注重个 性,追求自我感受,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南陵别儿童入京》正因为李白 不是真正在乎功名富贵,所以他敢于蔑视帝皇、权贵。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 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 怀》他对以斗鸡媚上的幸臣,以屠杀邀功的武将,投以憎恶轻蔑的嘲笑,说他 们“万言不直一杯水 ”。接下来对自己和王十二光明磊落却遭受小人诽谤、谗言 中伤,被逐出朝,表示了满腹的愤恨: 用曲高和寡来比喻自己不被重用,用 “晋君”、“和氏璧 ”的故事讽刺玄宗不识 人才,借前秦宰相王堕骂董龙的话,斥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鸡狗不如,接着 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及志向。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

文档评论(0)

dingfulaow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