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特别专题第2讲非选择题题型研析与针对突破.pdf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特别专题第2讲非选择题题型研析与针对突破.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 讲 江苏卷非选择题题型研析与针对突破 1.非选择题第 21 题 一、考情考向与命题规律 江苏卷 21 题 5 年考题统计 年份 材料段数 设问数 分值 考查主题 2017 年 2 段 3 问 14 分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 2016 年 2 段 3 问 12 分 汉代商业政策 2015 年 2 段 3 问 12 分 中国文化与国家稳定统一的关系 2014 年 3 段 4 问 14 分 中国历代王朝对中枢权力的调控 2013 年 3 段 4 问 12 分 家国同构的儒家伦理思想 [命题规律分析 ] 1.题型较为稳定。 (1)材料段数为 2~3 段,文字阅读量不是太大。 (2) 设问数目基本 3 问,有 时 4 问。 (3)分值多为 12 分,最高达到 14 分。 2 .考查的内容皆是中国古代史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模块。也就是说第 21 题定性 为中国古代史范围的非选择题。 3 .从试题结构上看,基本上三段式:主题语 —— 材料 —— 设问。这种形式是比较固定的。 4 .从考查的内容看,第 21 题基本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设问;设问由易到难,从史实 概括到理解升华呈递进关系,符合认识规范。考查的知识点没有大跨度的综合。 5 .从答案上看,基本上呈要点化,文字比较简洁,答案文字量较少。 二、高考典例 (2017 江苏单科,· 21)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 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 5 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 嘉定县因种植棉花, “不产米,仰食四方 ”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 徽州商人 “藏镪 ( 白银 )有至百万者 ” ,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 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 (1567 年) ,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 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 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 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 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 国的主要背景。 (7 分 )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 分 ) 三、答题流程 第一步 先浏览材料 (1)浏览指快速阅读,先大体知道材料的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2)题头语有考向的导向性。如本题中的“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大体确 定了材料内容与命题考向。 (3)划出材料中的显性信息,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如材料一,美洲作物传入→粮食产量提高 →经济作物发展→商业发达。材料

文档评论(0)

wei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