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 (广东省珠海市第六中学语文科组招明乐E-mail:Z@) 目的要求 一、接受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挺身而出、忍辱负重、九死一生的爱国思想 和崇高感情。 二、学习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的交错使用的表达 效果。 三、学习作者精练生动的语言;掌握古汉语的一些特点。认知和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和理解“ 莫”“者”“所”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四、了解序言的写法。 要点难点 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再读本文,以便更具体更深切地领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一点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了解时势是如何造就英雄的。 三、学习本文把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的写法。 四、学习有关疑难词语。 写作背景 《〈指南录〉后序》有关史实述略 黄庆发 《〈指南录〉后序》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篇广为传诵的名文。文中记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逃归永嘉 这一段历经艰险的过程;并以充沛的感情,抒写了作者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讲授时,应补充介绍一些有关具体情况,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天祥的崇高精神。现在按照课文的段 落次序,补充介绍一些有关材料。 一、国难当头,挺身而出 文章开篇点明奉命使元的时间为“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二月实为正月的误记。当时的形势怎样呢 ? 从1234年(文天祥出生前两年)蒙古太宗(窝阔台)出兵攻宋以来,兵连祸结,无复宁岁。偏安一隅 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大片疆土,相继沦亡;众多文武官员,纷纷投降。 到了1275年(德佑元年),刚继位的赵显,年仅四岁,太皇太后(宋理宗后)谢道清主持朝政。一方 面,迫于形势,皇帝下哀痛诏自责,号召各地官员起兵“勤王”;另一方面,南宋王朝又准备妥协投 降,以求苟安。朝中大官僚又多属投降派,有的逃跑,有的迎降,有的暂作观望;真正主张抗战并有 一定实力的,唯有刚从赣州起兵的文天祥和另一将领张世杰两人而已。而这两支军队,也未得到南宋 王朝应有的支持,反而多方受阻。 与此同时,元军已攻克鄂州(今武昌),伯颜率大军二十万,以襄阳降将吕文焕为先导,沿江而下, 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年间相继占领了江南许多军事重镇,最后兵分三路,直取临安(今杭州)。 到了1275年底,元军已迫近临安。 这时,南宋王朝危在旦夕,朝廷惊慌万状,投降活动日甚一日。德佑二年正月初一,朝廷便派人使元 ,“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后来“太皇太后命用臣礼”。堂堂的左丞相留梦炎也于年 前偷偷溜走降元去了。朝廷于正月初五日匆匆任命老朽昏庸的吴坚为左丞相,“日午宣麻(唐、宋任 命大臣,以黄白麻纸草诏宣布于廷)慈元殿,文班止六人”;同日,又“遣监察御史刘睿ǎ辏楱Γ┓ 畋沓瞥迹上大元皇帝尊号曰仁明神武皇帝,岁奉银绢二十五万帧薄5搅苏月十八日,元军已进驻距临 安仅三十里的皋亭山,吕文焕已令人四艹稣盘安民告示了。南宋统治集团,更慌了手脚,赶忙“遣监 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自请“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 存州郡,悉上圣朝(以上引文见《宋史》卷47,《瀛国公纪》)。伯颜责令右丞相陈宜中到元营办理 正式投降手续,陈宜中也就在十八日夜逃之夭夭。 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于正月“十九日早除枢密使,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旨诣北军讲 和的。 既然“北兵已迫修门”,投降气氛弥漫朝廷,文天祥的出使谈判,当然就无法“以口舌动”北军而为 国“纾祸”了。但他考虑到“国事至北,予不得爱身”,便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去为国“纾祸”。 这种精神,无疑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这一举动,说明文天祥确乎不愧为留芳千古的爱国志士。当然, 文天祥对形势的估计和认识,是不够的;从策略上讲,也是错误的。所以,到了皋亭山之后,他便“ 深悔一出之误”(以下引文均见《文山先生全集》)。 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文章第二段,记述了文天祥与伯颜面对面斗争的情况。 文天祥正月二十日“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与伯颜进行谈判,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 。他首先不承认前丞相陈宜中的投降条件,面强调以“议和”为名义;进而诘问伯颜对南宋王朝是“ 欲以求国”,还是“欲毁其社稷”;继而提出“今两国丞相亲定盟好,宜退兵平江(今苏州)或嘉州 ”,然后再谈判的主张;最后晓之以利害:“能如予说,两国成好,幸甚。不然,南北兵祸未已,非 尔利也”。虽然文天祥一再申明和坚持这些条件,“与之辨难甚至”,在辞令方面是无懈可击的,但 毕竟缺乏实力为后盾,当然不会为伯颜接受,反而激起“北辞渐不逊

文档评论(0)

xinxinas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