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 理论: 1、成熟: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 2、成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主要动力 3、成熟与学习的区别:成熟是一个内部因素,决定这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而学习室一个外部因素,对个体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4、个体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因此年龄便成为心理发展的主要参照物。 5、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心理结构的变化表 现为心理形态的演变,其外显的特征是行为差异,而内在的机制仍是生物因素的控制。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在学习的准备状态,只要生理上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 ) 6、格塞尔的理论表明了身体成长为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过于注 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关注不足。 相关研究: 双生子爬楼梯研究 得出结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二、行为主义观 【华生】(早期行为主义) 理论: 1、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 发展史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 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因而不体现出阶段性。 )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 包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 3、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 认为环境与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曾提出可以把婴儿养成任何职业 ) 相关研究: 通过条件反射习得害怕 得出结论——任何行为 (包括情绪),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获得的解释) 理论: 1、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2、应答性行为:经典条件反射中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引发的反应行为。 操作性行为: 在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它似乎是自发的。 (eg:斯金纳箱) 3、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 为的结果所控制。 4、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如游泳、写字等等,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 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同时,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 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指导意义。 三、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 理论: 1、观察学习 :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 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 : 替代强化 :榜样所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替代强化” 。 : “无尝试学习” :观察学习可称为“无尝试学习” 。(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 2、人类许多复杂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外部因素直接强化的结 果,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3、从观察到学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等。 4、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个体还存在着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 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 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 维持行为的过程。 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应, 而往往以自己的 行为是否比得上范型来确立个人标准。 儿童根据成人的反应建立起一套自我评价的标准, 并 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发展。 5、自我效能理论 (该理论的出现, 标志着班杜拉的理论从社会学习论到社会认知论的跨越) 自我效能理论 :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的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 6、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和社会学习论的区别: 社会学习理论着重于人类行为的习得,社会认知论着重于人类行为的操作。 班杜拉认为, 一种行为的启动以及行为过程的维持主要取决于行为者对自己相关行为技能的预期和信念(自我效能感) 。强调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其思想和行为所起的作用。 四、精神分析论 【弗洛伊德】 1、将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前意识:平时并未被意识但随时可以进入意识的观念。 潜意识:压抑的愿望与本能冲动。 2、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无意识、非道德的,受快乐原则的支配。 自我:个体出生以后,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 (协调本我、超我的关系) 超我:人格的最高部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3、精神分析论着重于对“无意识”的探究。 4、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心理性欲的发展。 力比多( libido ) 性感区 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埃里克森】(

文档评论(0)

187****6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