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课堂实录与点评高品质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阶》课堂实录与点评 授课教师:史老师 课前播放《愚公移山》歌曲 师:同学们, “愚公移山 ”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愚公不畏艰苦、坚忍不拔的精神影响了一 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台阶》中的主人公 ——父亲,血管中也流淌着愚公精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农民父亲的生活。 (出示课件:台阶。 板书:台阶 ) 师: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2、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3、理解父亲、热爱父亲 )。 请这位同学读一遍。 (一生读)请坐。大家明确了吗? 生:明确了。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 (出示课件: 作者简介:李森祥,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台阶》等。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农民的质朴形象。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 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 ,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 )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对,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擅长细节描写。同学们认真预习了吗?( 出示课件: 你能读准字音吗, 凹凼 涎水 着落 掺水 舀米 尴尬 庄稼茬 )。谁能读准这些词? (生读。 老师随之出示正确答案) 。全部正确,预习得很好。大家齐读一遍。小说已经读过了,你能按 要求复述课文吗? (出示课件: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一、请试着复述这个故事要求讲清: 1、父亲为什么要盖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样准备造高台阶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 生 1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因为台阶低,屋主人的地位就低,所以父亲日夜盼着造一栋高台阶新屋。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捡来砖、瓦、屋基卵石,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高台阶新屋终于造好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累垮了。 师:语言简洁,思路清晰。请坐。 (出示课件: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句式: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 )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用这个句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生 2 :父亲用大半辈子的时间造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新屋造好了, 父亲老了, 累垮了。 师:语言很流畅,概括性很强。这就是父亲的故事。 我们看到的父亲,是儿子笔下的父亲,儿子用他的眼观察父亲,用他的心理解父亲。那 么儿子笔下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儿子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刻画父亲的呢?让我们细读 课文,感悟父亲。 (出示课件:分析人物,体会感情 )我们刚才认识作者时,知道了作者擅长 细节描写。本文也是这样,儿子的笔触及到了父亲的全身,对父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比 如老师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那双脚板。请同学们翻到第 5 段,我们一起来品读父亲的脚。请 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让父亲的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师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了 “宽大 ”“裂着许多干沟 ”“干沟里嵌着许多泥土 ”“洗不干净的 ”“沙子多 ”“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 刷 ”“都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父亲的脚是什么样的? 生 1:有许多泥沙,洗不干净。生 2:裂着许多干沟。 生 3:是黄几几的。生 4:宽大。 师:透过这些干沟、泥沙、还有黄几几的颜色,你看到了什么?生 1:父亲非常辛劳。 生 2:总去地里干活,脚才是泥土的颜色。生 3:家里贫穷。 师:对,品读父亲的脚,我们读懂了父亲的辛劳、贫穷。 (出示课件:示例:品读第 5 段, 父亲的脚,我读懂了父亲的辛劳、贫寒。板书:辛劳 )请同学们继续品读父亲,从对父亲的 细节描写中,读懂父亲。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我们有三分钟的时间。 (学生专心品读, 师巡视) 师:让我们从脚打头打量父亲,老师品读的是父亲的脚,哪位同学接着品读?可以用这 样的句式来表达。 (出示课件:品读第 段,父亲的 ,我读懂了父亲的 。) 生 1:我品读的是第 2 段,父亲的准备。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 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从这可以看出父亲的辛劳。 生 2 :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最后卵石堆得小山般高,瓦罐里的角票满了几次。说明父亲很执着,坚持不懈。 师:对,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板书:坚韧)。 生 3:我品读的是第 19 段,父亲的额头。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 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父亲天没亮就起床了,说明他很辛劳。 师:嗯,辛劳。 (板书:辛劳) 生 4:要造高台阶了,父亲很期待、很兴奋。师:嗯,有道理。 生 5:我品读的是第 21 段,父亲的两手。 “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