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作业场所危害辨识.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危险源及风险辨识 2021年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2021年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安全管理 )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第 第 PAGE 1 页 第 第 PAGE 2 页 2021年作业场所危害辨识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一)噪声   噪声能引起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声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噪声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或信号,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   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由固体振动、金属摩擦、构件碰撞、不平衡旋转零件撞击等产生。如冲击力作功机械等)、空气动力性噪声(又称气流噪声,是因气体流动时的压力、速度波动产生的。如喷气式飞机、风机叶片旋转、管道噪声等)、电磁噪声(因电磁作用引起振动产生。如变压器、励磁机噪声等)。   国家标准GBJ87-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对各类作业场所的噪声限制值及接触噪声时间作了规定。部颁标准LD80-95《噪声作业分级》依据作业环境的等效连续A声级、接触噪声时间将噪声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分析噪声危害因素时,先列出生产中产生较高噪声的设备,参照同类作业场所测定的数据,确定噪声危害产生的原因、设备、影响范围。   (二)振动   振动危害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时可导致工效降低、辨别能力和短时间记忆力减低、视力恶化和视野改变,对血压升高、脊椎病变、发性生殖功能有一定影响;致害的程度与接振强度、频率和暴露时间密切相关。由于全身振动的卫生标准尚未制定,目前可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631标准。该标准制定了垂直向、水平向和全身振动加速度(级)的三个界限值,即人体承受极限、疲劳-减效界限和低水平舒适界限,应用时可参看该标准的有关图表。局部振动可导致外周循环机能障碍,表现为振动性白指;还能引起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分析振动危害因素时,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参照同类作业场所测定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依据有关标准,确定振动性质、影响范围和主要振动危害。国家标准GB10434-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规定“使用振动工具或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的四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不得超过5米/秒<sup>2</sup>,超过规定时按标附表规定缩短接振时间。   (三)辐射(电离、非电离辐射)   人体处于交变电磁场中或受到微波、紫外线、α、β、γ、X射线的照射,达到一定剂量就会产生辐射危害。根据辐射能量不同及对原子或分子的作用情况(电离与否)分为电离辐射(能使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的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射线和中子)和非电离辐射(不能使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的辐射,如射频电磁波(含微波)、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含激光)等两大类。   辐射主要用于加工(金属热处理、高频介质加热、工件加工等)化学反应工艺(辐射聚合、辐射交联、辐射接枝等)、测量与控制(无线电探测、无损探伤、同位素示踪等)、制作产品(永久性发光材料等)、医疗(诊断、冶疗等)和科研。   (1)辐射的致害作用   1)射频辐射   交变电磁场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过程就是电磁辐射,频率介于100kHz与300kMHz、相应波长为3000m至1mm的电磁波称作射频电磁波。此种辐射危害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致热效应,使人机体内的电介质分子极化、随射频电磁场的交替变化、振荡发热,体温明显上升;二是非致热效应,能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机能障碍。表现为神经衰弱、心电图及脑电图异常、头痛、头晕、兴奋、失眠、嗜睡、心悸、记忆力减退等;超高频可使胃的机能紊乱。   微波(频率300MHz至300kMHz、对应波长1m至1

文档评论(0)

147****0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