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影像采集 企业教学案例 118-传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旧京人物-市井人物(泥塑)-吴德寅.doc

非遗影像采集 企业教学案例 118-传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旧京人物-市井人物(泥塑)-吴德寅.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创新产品开发 ——旧京人物——卖大小金鱼的(泥塑) 作者 吴德寅 吴德寅——工艺美术大师 吴德寅、男、1962年10月生于北京、汉族、艺术项目为《老北京风情泥塑》。 现为: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玩具协会理事、北京西城区文艺家协会理事、北京京缘书画社顾问。 多年来,从事老北京风情泥塑的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自潜心创作,使之技法“实中有意”,有所创新。作品朴实、粗犷大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传统的泥塑艺术与老北京市井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创作完成了:《老北京风情泥塑---之旧京三佰六十行》的大型系列泥塑作品。 2002年成立《泥水坊》个人泥塑工作室; 2004年建立“旧京风情”个人泥塑博物馆。 2006年确定为《北京市艺术家庭》 2006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7年其作品随文化部领导出访欧洲。 2008年全国民间艺术展获得最高奖《奇品奖》 2008年其泥塑工作室,被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国际新闻中心,确定为:《奥运艺术家庭》。 2009年被评为“北京民间玩具泥塑工艺大师”。 2010年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老北京风情泥塑》的个人专著。 2010年为国家话剧院话剧《四世同堂》创作剧中人物和人物设计。 2011年至2013年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大型纪录片《玩味京城》、《北京印象》的拍摄。 2013年聘为《北京人手册》民俗顾问并撰写和制作相关内容。 2014年其泥塑项目入选“北京电子职业学院艺术学院”资源库。 吴德寅大师主要作品 主要泥塑系列作品有:《老北京风俗泥塑---旧京三百六十行》、《老天桥新老‘八大怪’》、《旧京风情》、“空竹博物馆人物设计”、“广福观博物馆人物设计、北京公交博物馆人物设计、云南摩梭人博物馆人物设计、内蒙煤矿博物馆人物设计、山东威海大型渔村博物馆人物设计等。 泥塑制作程序 设计稿样——制作泥稿——由泥稿翻成蜡模——失蜡——浇筑铜水——打磨 旧京人物——卖大小金鱼的 表现老北京的行当之一:“卖大小金鱼的”。 金鱼被北京人示为水中宠物。北京人养金鱼图吉利,“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意思。四尾为大金鱼,两尾为小红金鱼。装金鱼的工具是约一揸高围墙并带高提梁儿的木盆,盆内用木板打一十字分为四格,逐格放不同大小的金鱼。挑挑儿的鱼贩走街串巷叫卖。 造型说明: 人物造型设计体现了旧京文化、市井生活百态,展现一种生活情趣。人物造型设计表现了劳做者的辛勤和这个行当的行为状态。 设计稿样 制作泥稿 由泥稿翻成蜡模 将蜡模制成石膏范模再失蜡 失蜡后的石膏范模进行浇筑(浇筑铜水) 待打磨的成品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