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学习教学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度量》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 收集 !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确实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演示使课堂声画并茂,所有这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尽快享受到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也为了探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我进行了“角的度量”的教学尝试。 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第单元的内容,教学目标是 知道计量角的常用单位是“度”, 认识表示度的符号“。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 初步认识线段、射线和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习画指定度数的角和计算角的和差的基础。课中知识点较多,而 新知识又较抽象、 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师讲, 学生看的形式。这节课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信 息技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积累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较为熟练的测量技能。 片段一:复习导入:( 1)请你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 ( 2)你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3)用眼睛目测一下两组角中的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设疑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如何比 第 1 页 较出他们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 片段二:认识量角器和度量角: 通过目测大小比较接近的角来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认识量角器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内外圈刻度的作用。并采取了边操作边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片段三:巩固新知:让学生测量不同位置放置的角的度数,量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 这一层次练习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从测量中发现揭 示出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的规律,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在上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浓厚,积极性很高。教学 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运用了多媒体,它把静态的量角器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才能从中看出蕴含的规律。 整个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一、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捕捉学生观察中的亮点。 学习过程是学习环境主体与学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当为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能国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认识量角器是学习读数和量角的基础,而量角器对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他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此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量角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学生极易发现上面有很多 第 2 页 的刻度和刻度线。但中心点学生发现较难。可在课上有一学生发现:“老师我的量角器上有一个小洞”。又有一个学生发现:“我的量角器上没有小洞,中间有一个相交的点”。此时我及时捕捉学生观察中的亮点,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个小洞、相交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服务。在测量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体上量角器的移动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效果较好,而且节省时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学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时间,观察和比较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练习部分,电脑会对学生计算的答案进行判断,学生根据判断随机进行更改。我也根据反馈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及时评判,帮助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不同题目、不同的难易程度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进行了自我探究学习,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带来了乐趣,更给人以 第 3 页 启迪。能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 然。但就课堂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手段,它更应 与学科进行整合。我也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力求使电脑从教师 的演示工具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 技术的能力。 第 4 页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