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docx

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 冀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马说》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文是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 “伯乐不常有 ”之叹。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 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讽刺和强烈控诉; 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 【教学设想】 想要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 语文的桥梁,让他们自如的往来其间。因此本课的教学结构按照 “共鸣”“争鸣 ”“一鸣惊人 ”三个环节设计。 在“共鸣 ”环节学生通过读的方式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寓意;在 “争鸣 ”环节学生通过辩论方式,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和伯乐的关系; 在“一鸣惊人 ”环节中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了解当前社会人才不被埋没的途径【学情分析】 一般特征: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 1、2 的学生,这个班是平行班,整体语文基础一般,但思维较为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语文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初始能力: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本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所以 学生应该不难理解课文内容,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文言文学习, 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 1 / 6 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 信息素养:对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能力,通过上网查看多媒体 图片,丰富同学们的想象力,调动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3、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4、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5、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重点难点】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开放式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 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 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 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 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 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二、 简介作者: 2 / 6 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 韩愈 (768-824 )字退之,河南南阳人,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摘自《辞海》“韩愈”)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三、简介文体: “说” 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法上不拘一格,更现代杂文颇为相似。《马说》 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 3 / 6 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马说》教学设计 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 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四、朗读课文,疏通译文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由朗读,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4、学生自主翻译课文 教师指出通假字和一词多义和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通假 字。 五、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5、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伯乐指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4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