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考博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  2010  年古代文学考博试题: 文学史卷 (三选二,各 50 分) 一、论汉代经典阐释对古代散文文体的影响。 二、论“行卷”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三、论述明清小说语言批评的成就与方法。 中国古代文献解读 卷 一、阅读汪藻《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 1、标点( 20 分) 2、用现代汉语串讲第三段。 (20 分) 3、《雲莊四六馀话》云:“国朝四六,荆公谨守法度,东坡雄深浩博,出于准绳之外。由是 分为两派。后来汪浮溪(藻) 、周益公(必大)诸人类荆公,孙仲益(觌) ,杨诚斋(万里) 诸人类东坡。 大体制诰笺疏, 贵乎严谨;章表奏议,不妨宏肆。 非名公手笔, 不易兼之。 ” 结合汪藻此文,谈谈宋代四六的艺术特色与发展演变。 ( 20 分) 二、结合以下所引谭献的 《复堂词录序》 ,评介谭献的词学思想与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 ( 40 分) 词为诗余,非徒诗之余,而乐府之余也。律吕废坠,则声音衰息。声音衰息,则风俗 迁改。乐经亡而六艺不完,乐府之官废,而四始六义之遗,荡焉泯焉。夫音有抗队,故句有 长短。声有抑扬,故韵有缓促。生今日而求乐之似,不得不有取于词矣。唐人乐府,多采五 七言绝句。自李太白创词调,比至宋初,慢词尚少。至大晟之署, 《应天长》、《瑞鹤仙》之 属,上荐郊廊,拓大厥宇,正变日备。愚谓词不必无颂,而大旨近雅。于雅不能大,然亦非小,殆雅之变者欤。其感人也尤捷,无有远近幽深,风之使来,是故比兴之义,升降之故,视诗较著。夫亦在于为之者矣。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若周琢曼辞,荡而不反,文焉而不物者,过矣靡矣,又岂词之本然也哉。 献十有五而学诗,二十二旅病会稽,乃始为词,未尝深观之也。然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三十而后,审其流别,乃复得先正绪言以相启发。年逾四十,益明于古 乐之似在乐府, 乐府之余在词。 昔云: “礼失而求之野。 ”其诸乐失, 而求之词乎。 靡曼荧眩,变本加厉,日出而不穷,因是以鄙夷焉、挥斥焉。又其为体,固不必与庄语也,而后侧出其 言,旁通其情,触类以感,充类以尽。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拟议之穷,而喜怒哀乐之相发,向之未有得于诗者,今遂有得于词。如是者年至五十,其见始定。 号下午复试时笔试卷 一、阅读并解析。 (一篇南朝的碑志,永徽年间人。很长,难度比初试卷难多了。况且还要抄写,时间上很紧张。 )( 60 分) 1、抄写并标点 2、翻译 3、简析这篇文章 二、论述(三选一) ( 40 分) 1、先秦经典阐释中有属于学术史的篇章,试举一两例论述之。 2、论欧阳修在古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3、任举一种乾嘉汉学的著作,并评析之。

文档评论(0)

zdq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