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正式版.docx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正式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内容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的成就。 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工匠的创造性智慧,感受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自豪,懂得爱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考试说明】 官营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点解读】 一、官营手工业( “工官”制度) “工官”制度始于 夏商周 ,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定义:从 汉武帝 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优缺点:⑴ 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 不流入市场 ; ⑶ 行业之间相互 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⑷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 封闭性 的,往往导致失传; ⑸ 匠户 没有人身自由 ,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二、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 1)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 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 -块 炼钢;南北朝 - 灌钢法 杜诗 发明 水排 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③燃 料 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碳 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 ①丝织- 上古 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 西周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 出现缂丝 技艺 明清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 ②棉织- 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 元 代 黄道婆 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 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 后 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制瓷: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烧制出白瓷 隋唐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代 烧成青花和釉里红 明代 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 粉彩和珐琅彩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 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 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 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 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材料二 唐代开始出现“和雇匠” ,官营作坊因人手不足,出资临时雇佣工匠。雇者和受雇者两 厢情愿、公平交易。中唐以后,应役匠人因纳资代役制度的实行而逐渐减少,和雇匠逐渐增多。宋 代的工匠大多系雇募而来,控制相对放松,官府按当时的通行标准付给工匠报酬,明中期以后,官 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 代替服役,政府再出钱雇募工匠进行生产。 材料三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窑管理 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 ,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 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 御窑仅 6 座,沿袭“官搭民烧” ,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 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什么问题 ?从材料二看, 针对这一问题, 唐朝以来官营手工业生产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弊端和官私手工业的消长,解题关键是依据材料信息思考分析问 题。 (1) 主要是思考在工匠管理上官营手工业的弊端和官营手工业内部关系的调整。 (2)考查官营手工 业的衰落和民营手工业的兴盛。 答案: (1)问题:官营手工业在管理上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的匠籍制度,不利于调动工匠 的生产积极性。 变化:征役制到雇募制。原因:商品经

文档评论(0)

153****3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