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初中物理_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 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 . 3.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 . 4. 不能传声. 5.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6.声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 7.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二、合作探究: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听一段录音,思考如下问题! 以上声音,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总结归纳: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_______ 教师点播: 1.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物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 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 试一试: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是怎样发声的? 二、声音的传播的需要介质 想一想:你钓过鱼吗?钓鱼时为什么要保持安静,你知道吗? 鱼受到惊吓是因为看到了人的动作,还是因为听见了人的声音? 声音通过哪些介质传到鱼耳? 该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实验二: 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 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实验三: 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 三、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音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声音在空气中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 四、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结论: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___有关。 五、回声 当声波碰到一个障碍物(如悬崖)时,它会反射回来,我们会再听到这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称为回声。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吹着的哨子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收音机 D.敲击的水瓶琴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人耳如何接受声音,形成听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声音产生的原因,二是声音传播的介质。首先,教师播放几种不同的声音,引起学生探究声学知识的欲望,同时揭示研究主题。然后通过声带振动发声、音叉振动发声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声音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在设计“声音产生的原因”活动中,并不是按照“建立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的常规探究步骤,而是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主选择仪器去体验不同物体发声时确实在振动,并能够初步运用科学语言和表达技能说明实验现象。 其次,师生通过多少教学形式,有老师的演示实验,有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有观看视频实验,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感受观察、记录、描述、分析的学习经历,接着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之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重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有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课堂中,重视利用身边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