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调查问卷解析总结计划报告总结计划.docx

学困生调查问卷解析总结计划报告总结计划.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 题”的 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年 6 月我们《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组成立后,就立即着手就各实验学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家长、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各实验学校班级多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整理,通过认真分析与讨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我们认为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我们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部分。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都缺乏学习的 主动性,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 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 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 能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 “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 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 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 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 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 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习惯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基本上没有课前预习、课 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 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 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全面。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 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 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 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 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 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教学评价方式原因。目前,仍然在唱“主角”还是教学成绩 的高低。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 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 消化和巩固。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 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跟不上班级整体步伐。 2、教材原因。现行教材多为探究思维内容,知识难度对学困生 而言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 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变革,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 一些消极因素,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 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网吧,游戏厅的吸 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 长的道路。许多事例还证明,一个厌学、逃学的学生背后往往有几 个或一伙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这都说明了净化社会空气、优化教育 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4、学校教育方法的原因。在教学中以至整个学校生活中,如果 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和无 法忍受的刺激,导致严重的损失或后果。方法不当一般表现为教师 的教育不公正,批评不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教师态度冷漠, 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或态度粗暴,经常训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 体罚学生,使学生惊慌失措,良知变得迟钝麻木,丧失了对情感、 对知识的感受性。 5、教师的原因。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 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 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 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 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 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 性特征去认识学 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 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6、家庭的原因。 我们经常面临一个班有多数的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将孩子丢 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隔代多溺爱,要么不管,要么无力管, 要么管而不听。还有极个别学生不仅言语不尊重老人,还存在动手 打老人的现象。远方的父母大多因无法照顾孩子而新存内疚,只好 在物质上多满足孩子,导致部分学生用钱无度,伸手就要,不感 恩,不体谅,学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