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着至上与活着之上间寻求平衡-文档资料.docx

在活着至上与活着之上间寻求平衡-文档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活着至上与活着之上间寻求平衡 纵观阎真笔下的四部长篇小说, 其恰巧构成了一个转型期中 国知识分子心态的系列, 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这个时期中国知识分 子的状态。鲁迅说过:“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其实, 不只是爱,人生中一切有所附丽的基础都是而且必须先是“活 着”。 一、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界限的消弥 阎真说:“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知识分子死了',是指 在当代技术化社会中, 知识分子失去了身份特征。 ”褪去“知识 分子”外衣的知识分子,归根结底是一个人。在阎真笔下,其作 品中的知识分子们失却了昔日的崇高感, 更多地表现出与普通民 众无异的“人”的属性。 他们不再代表着某种信念与追求, 不再 坚持责任意识和人格坚守。 1、向大众看齐的祛人格化 在阎真的作品中, 知识分子们处于一个崭新的时期, 市场经 济是这个时代的话语霸权。 他们不再唯人格操守至上, 而是奉行 “适者生存、胜者为王”的原则,一切向钱看、向权看。一直以 来,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格操守、 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区别于大众。 而在阎真的作品中, 知识分子们逐渐祛神圣化, 逐渐向普通大众 看齐,一步步地走向世俗的深渊。其实,早在左翼文学时期,作 家笔下的知识分子们就曾向大众看齐过。 不同于革命时期, 市场 经济时代的知识分子们则是为了个人利益, 逐渐放弃了自己的人 格操守,在严峻形势的逼迫下融入茫茫大众中。 《曾在天涯》 中, 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们表现出明显的人的劣根性: 高力伟夜半去偷 学校的垃圾桶、 赵洁打国际长途不交钱、 林思文到处抄抄拼成自 己的硕士论文……《沧浪之水》笔下,曾有过崇高理想的池大为 也一步步成了另一个丁小槐, 甚至比丁小槐走得更好: 点头哈腰 讲奉承话、出卖良心打小报告、揣摩风向跟紧领导……《因为女 人》中的柳依依更是在欲海沉浮中迷失自己, 《活着之上》中的 蒙天舒也是通过各种投机倒把、暗箱操作坐上了副院长的位子。 2、基于性别意识的本质属性 在阎真笔下, 他并没有因为“知识分子”的头衔来拔高这些 人物,而是从作为男性与女性的人的属性的差异上来看待他们, 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男人与女人的知识分子的差异。 与女人的柔弱 不同,男人天生就是力量的象征,他要在社会上打拼。在阎真的 四部作品中,三部是围绕男人而写, 《因为女人》则把关注点放 在了女性身上。不论是高力伟、池大为、聂志远还是柳依依,他 们都是受过研究生教育的高学历知识分子。 《曾在天涯》中,高 力伟首先是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男性的, 文中写道“我内心有一种 很执着的心理定势,促使着我接受一个柔弱的而不是强干的女 性。”这是一种男人所特有的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心理。 《沧浪之 水》与《活着之上》中,池大为与聂志远更是作为一个男人的形 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因为女人》中,作者关注的并不是作为一 个女大学生、女研究生的柳依依的境遇,而是将焦点放在其作为 一个女人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柳依依梦想着找份好工作, 再找个 好男人,有一套房子、一个孩子。在这里,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 的女性知识分子也逃脱不了作为一个女人的宿命: 女人的美好是 要男人来品味的。 在知识分子世俗化的过程中, 他们发生了一系列变异,这些 变异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了身份、地位,失去了区别于公众的特征。 在阎真的笔下,知识分子们的形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 作为一个 男人和女人而存在的。但是,若是知识分子与引车卖浆者流完全 相同,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被消解掉了根本特性的“知识分子” 还是知识分子吗? 二、知识分子仍会“仰望星空” 20 世纪的启蒙话语培育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势心理和高贵 气质,造就了他们的精英心态。整个 20 世纪,知识分子经历了 “启蒙者―革命者―被改造对象”的忧患历程, 他们在求道与从 势之间、心灵与肉体之间、功利与审美之间、自我与大众之间等 一系列二难选择中经历了极为繁复的心灵搏杀。 在阎真笔下,知 识分子则趋于世俗化,被时代大势所裹挟。但“知识分子”死亡 了吗?我想是没有的。在近作《活着之上》中,他让聂志远坚守 到了最后。在我看来,这是对其前三部作品知识分子“堕落”化 的一个回答:知识分子并不是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没有希望。 1、曾经拥有的初心 在阎真的笔下, 知识分子们多少还残留些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的精神意味。 他们在刚步入社会的时候, 自我定位其实是很高的, 他们以清高和孤傲来抵御社会上的种种世俗现象。《曾在天涯》 中的高力伟就自述道: “我内心那种执着的清高, 阻止着我违背 自己的意志去逢迎他人”。 《沧浪之水》中,池大为也曾常常随 身带着《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 ,以先贤们的精神指引着自己。 《活着之上》 中,刚入大学的聂志远也曾为张载的千古名言所激 动不已。 ”《因为女人》 中,柳依依一开始把爱情看得非常神圣, 为此她也放弃了很多机会。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