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pdf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 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二(下)期末历 史试卷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48.0 分) 1. 《诗经 ?小雅 ?斯干》载: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 载衣之裳, 载弄之璋, 其泣喤喤, 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 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 A. 皇帝制度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科举制 2. 西周甚至春秋早期, 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 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 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 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种现象说明周( ) A. 分封制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B. 通过文化软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C. 官营手工业工艺精湛产品精美 D. 实现了国家统一进而文字统一 3. 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 ? 禹贡》是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 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 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 ) A. 要求“克己复礼” B. 主张推行郡县制 C. 力求“公天下” D. 渴望国家的统一 4. 从中国整个科举制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 当时 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根据考卷, 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 考生的声名、 影响、家世、 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 度( ) A. 没有体现社会的相对公平性 B. 世家大族仍然控制着选官权 C. 一定程度地保留了前代遗风 D. 缺乏信度无法得到社会认可 5. 唐人刘知几在 《史通》(我国首部史学评论专著) 中谈到: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 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阙之哉!”这里刘知几意在强调 史学的( ) A. 社会意义 B. 研究原则 C. 客观对象 D. 主观态度 6. 北宋时期,四千多犹太人来到中国,驻留繁华的东京汴梁(开封)。宋朝皇帝给其 头领赐姓为赵,其随从亦渐改中国姓:“列维”演化为“李”姓;“亚当”演化为 “艾”姓等, 最后形成了“七姓八家”他们世代与汉人通婚。 据此比较合理的推论 是( ) A. 当时“三教合一”现象的出现促进了中外民族的融合 B. 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宋及其后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 东京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 D. 犹太移民逐渐接受了中国的宗法观念并呈现汉化趋势 7. 南宋降臣程钜夫上书元世祖“今欲正名分、省冗官,宜罢诸处行省”。长期生活在 原金统治区的王恽也认为“既远阙廷, 岂容别置省府?……不可为法”。 上述言论 的真实目的是( ) A. 坚持实行郡县制

文档评论(0)

ly1327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