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2019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18周周测试题【附答案】.pdfVIP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2019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18周周测试题【附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大名一中 2018-2019 年度高一历史下学期 18 周周测试题 范围:必修二经济史;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 1.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有 “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 中后期 “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 “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还有一 些地方因 “为稻利薄,庶(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庶者”。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 远影响是 A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B 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C 促进了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 加速了江浙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 2.马克思指出: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下 表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言论阐明了 A.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必然产生专制 C.东方小农在思想上普遍信奉皇权主义 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3.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 7~前 5 世纪 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4.史载: “(秦汉时期)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鲁地是 “地狭民众,颇有桑麻之业。”“齐、鲁千亩桑麻。”这表明当时齐鲁地区 A.、具有发展海洋贸易的有利条件 B、具备手工纺织业发展的客观条件 C、政府鼓励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 D、铁器牛耕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5.司马迁在 《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 “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 (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B.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C.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D.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6.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 “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 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 “京城内庄宅使界 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 C.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D.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 7.宋代以来 “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 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 “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 “地”,有所谓 “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一现象表明了 A 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的衰退 B 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缓慢转变 C“苏湖”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苏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需要 8.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 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 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中原人口的日渐流失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 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9.唐初规定 “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等禁令,而北宋苏辙则说: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 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 A.政府废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社会价值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C.宋代传统生产方式逐渐瓦解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10.魏晋至唐中期前,封建国家的土地政策以抑制兼并为主,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地主豪强形 成割据势力威胁国家统一。唐中期后,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均田制和府兵制崩溃,募兵制实 行,唐朝逐渐走向衰弱。宋朝建立后,政治制度的改革推动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实行,适应 了唐中期以来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趋势。下列对宋朝实行 “不抑兼并”土地政策原因的理解最 恰当的是 A.唐朝中期以来土地兼并加剧,大量集中到地主富豪手中 B.宋朝统治者适应唐末五代以来的社会历史现实 C.宋初统治者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 “不抑兼并”可以保障社会稳定 11.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 “官督商办”或 “官商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