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引发的尴尬.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设引发的尴尬 斜坡小学 张 宝 平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个性化的见解和创新的方法出现,教师由于在课前预设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加上受个体思维的限制,不能马上“心领神会”,导致对学生的问题或解法一时难以下结论的尴尬场面,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地执行预设的教案,甚至不惜对学生的创新火花进行“善意”的扑灭,使学生失去了创造的机会,不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案例 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个学生(生1)解答:H = 188.4÷(2×3.14×5) = 6(厘米),V = 3.14×52×6 = 471(立方厘米)。 师及时给予肯定,准备执行预设的下一环节的教学。 生2:老师我这样做可不可以?V = 188.4×5÷2 = 471(立方厘米)。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解答吗? 生2:(沉默)说不出。 师:你们说他做得对吗? 生1:求圆柱的体积,应该用公式V=лR2h。他这样做是在凑得数…… 师:(默认)生1请坐下,请思考好了再说。 …… 三、反思 1、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事物有自身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又表现出在数学基础、数学思维及能力等方面巨大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生2通过讨论、交流、思考获取大量信息,形成了一种个性化的解题策略。此时教师如果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不断地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及时捕捉课堂生成信息调整教学,教学便会少一点尴尬,多一些精彩,少一点呆板,多几分灵气。 2、学生也是一种资源 学生的地位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物的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性资源。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水平,有表达的独特方式,这些差异也是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差异性资源。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小脑袋动起来,会有许多奇妙的东西,会产生许多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烧起来。 认定学生是一种教育资源,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的同时,发展自己,完美自己,将会使教师走进一个全新的教育境界。 3、精心预设方能为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我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者由于课前预设不充分,又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当生2运用一种个性化的解题方法求出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如果及时地加以肯定,并适时地加以引导,学生会发现:V = 188.4×5÷2=2πrh×r÷2=лR2h, 即将该圆柱体视作“底为πrh(侧面积的一半)、高为r的长方体”,说明这种解法是正确的。甚至他们还会发现一种新的解法,将该圆柱体视作“底为hr(纵截面的一半)、高为πr(圆周长的一半)的长方体”。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动态的教学中,真正溶入互动的课堂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4、针对性评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