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人间真情阅读与鉴赏1《诗经》二首小雅采薇》课教学设计14.docx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人间真情阅读与鉴赏1《诗经》二首小雅采薇》课教学设计14.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薇》教案 教学重点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水平, 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 同学的对话交流。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师生互动】 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全文,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回答刚才的问题:这首诗主题是什么? 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师:何以见得? 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生: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 师:说说看 生:“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生: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师: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这几位同学都能扣住关键句来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据,很好!其实把他们三个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就较全面了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 1-3 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 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师: 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教师投影思考题,点一名学生朗读前三章】 师: 读得不错,尤其是节奏把握较好,四字一句,二字一顿,低沉缓慢同学们发现了这三章在章法上的特点没有? 生: 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师:谈到了起兴,很中肯,还有呢? 生:重复! 师:是重复吗? 生:反复!前三章都以 “采薇采薇”开头,都有“曰归曰归” 师:有道理仔细看看,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什么? 多数学生:重章叠句 师:对,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看来大家预习时已有所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反复咏叹“曰归曰归” ,渲染突出思归心切! 生: 句式整齐,内容大体一致,读起来回环往复,有音韵美! 师:同学们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变化? 生:先“柔”再“刚”后“作” 师: 莫笑,这不过关键请你谈谈你的感受 生: 在内容上,以“薇”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节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没完没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回家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盼啊盼,从春天盼到夏天,又从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却还无望!这就突出了反战思家的主题 师: 这位同学分析很中肯,他也很会解说,有激情!另外,诚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言 , 在音节上,反复吟 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让我们一起读这三章, 再来领略这种重章复唱的艺术魅力! 【师生齐读】 师: 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 何呢? 生: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师:还有呢? 生: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生: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师:是啊,正是役期的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居无定所,饥渴劳顿,这就使人更加 思念家的温馨;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 ,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 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 师: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请齐读 4、 5 两章并思考 【师生齐读 4、 5 两章】 生:没有一战士逃跑,因为战争虽不值得赞美,不过为家园而战并且节节胜利却总是能够自豪的事情你 看“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已不言思乡之情! 师:有创见! 生:“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96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