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xVIP

2021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加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1918 年 3 月,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俄国发 动疯狂进攻。 2.内容:面对严峻的形势,苏维埃政府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农业: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上: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制度: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3.影响: (1)积极: 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 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2)消极: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3)实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二、(加试)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 1.背景 (1)经济危机:经历长期战争以及 1920—1921 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物资匮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继续实施,引起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 (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1921 年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的政治口号。 2.标志: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 新经济政策过渡。 3.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企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 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PAGE PAGE 26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在一定限度 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使社会主义成胜战时资本主义成分,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 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特点及意义 (1)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 益探索。 (2)现实意义: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 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经济政策得到广大工农的拥护,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从而巩固 了苏维埃政权。 (3)长远意义:列宁找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找到了一条适合 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①都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和尝试。②都是 在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是符合当时客观形势需要的。③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 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国家优先。 ④都涉及农、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 ⑤都使苏维埃政权得 到巩固。 (加试)“斯大林模式”(c) 1.背景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2)1925 年 12 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 1926 年起,苏联进入 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3)从 1928 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 年,第一个五年计 划提前完成,1937 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到 1937 年,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 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2.确立:1936 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 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3.表现 (1)经济上: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它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绝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 (2)政治上: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 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手中。 (3)思想文化: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表现在,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思想领 PAGE PAGE 29 域、学术领域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 4.积极影响 (1)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期内实现 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 1937 年,工业

文档评论(0)

寂寞高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