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 语文版.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诗五首》 语文版.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五首;;;诗歌中的意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蕴着诗人的感情。;意境: 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杂诗;整理课件;王维简介;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时候。 3、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着花未:着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示疑问。;朗诵--品味—鉴赏;1、不仅不重复,反而觉得亲切有味。这种手法,把游子思乡的急切心情,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品味语言; 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很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是否开花?;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整理课件;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友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1、首句包含一问一答,是谁在问,谁在答?蕴含怎样的韵味(或表达什么感情)? 2、次句向对方描述自己现在所处环境,流露出什么感情? 3、三四句写想象中未来的情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一反常规“避复”做法,重复使用“期”和“巴山夜雨”,你能体味其中妙处吗?;小结;书法作品欣赏;淮上与友人别;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公元848—909年),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其父郑史,其兄郑启,均为唐代诗人。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他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古城扬州运河;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扬子江”,长江的别称,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杨柳春”点明了季节。 ; 理解诗意;小 结;思考:什么叫送别诗?;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送别.mp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整理课件;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 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有《王子安集》。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谈一谈;中心思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梦得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题为《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首联点明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