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思路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农工作思路促进农民增收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研究我县农民增收问题,创新“三农”工作思路,我深入乡 村开展调研,对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提出了粗浅的思路和建议。 我县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农民增收作为 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 , 农民收入呈现较快增长 的态势。 20** 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2384 元,较上年净增 532 元,增长 28.7 %。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呈现“三增一小”的特点:一是工资性 劳务收入快速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务 工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外出务工劳动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外出务工农民 的人数不断增多,劳务收入逐年提高。 20** 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1056 元,占纯收入的 44.3%,其中劳务收入 1035 元,占纯收入的 43.4%,占工资 性收入的 98%;二是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来源比较稳定。 20** 年,农民 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 1013 元,占农民纯收入的 42.5%,同比增长 50.8%,拉 动纯收入增长 18.4 个百分点,是农民收入的最基础和最具稳定性的收入来 源。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 756 元(农业收入 411 元,林业收入 114 元、畜牧 业收入 227 元),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 74.6%,二三产业纯收入 257 元,占 家庭经营性收入 25.4%;三是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近几 年,国家先后出台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 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 20** 年,全 县农民转移性收入 238 元,占农民纯收入的 10%,同比增长 19.4%,其中政策 性收入 190 元,占转移性收入的 79.8%;四是财产性收入比重小。财产性收 人主要包括各种利息、股息、投资和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等。 20** 年, 全县农民财产性收入 77 元,仅占农民纯收入的 3.2%,同比增长 22.3%。 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 第 1 页 共 6 页 近年来,虽然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农民增收的基础 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单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 全建立,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的困难较大。 1. 收入差距较大。我县 2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384 元,仅占全国农民 人均纯收入 4761 元的 50%、占全省 3136 元的 76%,也未达到全市 2401 元的 平均水平;同时,城乡居民收人差距继续在扩大, 20** 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10543 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4 倍。 2. 产业化水平低。全县的传统种植业耕作粗放、经营单一、科技含量 低,人均 1.2 亩耕地,仅能获得 411 元的纯收入;畜牧业尽管发展了一批养 殖大户,但仍然是散户养殖;蚕桑产业发展缓慢,加工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茶叶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仅集中在几个优势村;核桃、板栗生产虽具有一 定的产量,但基地规模小,相应的加工企业少,不能有效提升附加值,产业 链短;魔芋原料基

文档评论(0)

Lxq36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