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2/6 * 2.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个疗程的治疗。 2021/2/6 * 3.并发症治疗 3.1 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3.2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 3.3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2021/2/6 * 4.特殊人群治疗 4.1 儿童: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8岁以上儿童治疗药物选择同成年人。 4.2 孕妇:可使用利福平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妊娠12周内选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联合复方新诺明治疗。 2021/2/6 * 布鲁氏菌病抗菌治疗推荐方案一览表 2021/2/6 * (三)中医药治疗 布鲁氏菌病属于中医湿热痹症,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可纳入湿热疫病范畴。本病系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初期以发热或呈波状热,大汗出而热不退,恶寒,烦渴,伴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为主要表现;继而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低热,自汗盗汗,心悸,腰腿酸困,关节屈伸不利等。其基本病机为湿热痹阻经筋、肌肉、关节,耗伤肝肾等脏腑。 2021/2/6 * 1.急性期: 1.1 湿热侵袭 临床表现:发热或呈波状热,午后热甚,恶寒,大汗出而热不退,烦渴,或伴胸脘痞闷、头身关节肿疼、睾丸肿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透邪,利湿通络。 参考方药:生石膏 知母 苍术 厚朴 生薏米 青蒿 黄芩 忍冬藤 汉防己 杏仁 广地龙 六一散 加减:恶寒身痛重者加藿香、佩兰;睾丸肿痛者加川楝子、元胡。 2021/2/6 * 急性期: 1.2 湿浊痹阻 临床表现:发热,汗出,午后热甚,身重肢困,肌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睾丸肿痛,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濡。 治法:利湿化浊,宣络通痹。 参考方药:独活 寄生 生薏米 汉防己 秦艽 桑枝 苍术 广地龙 赤芍 丹参 黄芩 生甘草 加减:热甚者加栀子、知母;关节痛甚者加刺五加、木瓜。 2021/2/6 * 2.慢性期: 气虚络阻 临床表现:病情迁延,面色无华,气短懒言,汗出,肌肉关节困胀,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化湿,养血通络。 参考方药:生黄芪 党参 苍术 茯苓 山药 当归 白芍 威灵仙 鸡血藤 生薏米 白术 甘草 加减:腰痛重加杜仲、川断、骨碎补;肢体关节肿痛加用乌梢蛇、松节、泽泻;盗汗、五心烦热者,加生地;畏寒重者加巴戟天。 外治法:在局部疼痛部位,可进行针灸、熏蒸、热奄包及塌渍等方法治疗。 2021/2/6 * 预后 急性期病例经上述规范治疗多可治愈,部分病例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可转为慢性。 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不作为疗效判定标准。 2021/2/6 * 八、防制措施(传染源管理) (一)家畜检疫 疫区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港口检疫 (二)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 只要有布病畜存在,人、畜遭受布病的威胁就不能解除。并时刻有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此,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消灭布病综合措施中的重要方面。 目前,坚决淘汰病畜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主要方法。 2021/2/6 * 切断传播途径 (一)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主要是那些饲养动物的牧民、兽医、挤奶工、畜牧加工业的人群 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 皮毛消毒 防止经黏膜感染 (二)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奶和奶制品的消毒:巴氏消毒(70℃,30分钟)或煮沸消毒。 肉类加工和食用时的卫生学措施 饮用水消毒:加强水源管理,禁止人畜共饮。 (三)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四)减少人与牲畜接触,禁止人畜混居。 2021/2/6 * 保护易感人群 禁止徒手为疫畜接产及处理流产物 重点人群预防接种 加强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 2021/2/6 * 小结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布病的发病机制是经过淋巴途径引起菌血症,并在多个脏器定植反复引起毒血症状。 布病的四大临床特点:发热、乏力、多汗、关节肌肉的疼痛。 布病的诊断标准(疑似、临床诊断、确诊病例) 布病的治疗: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 布病的防护: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及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 2021/2/6 * 感谢您的关注! 2021/2/6 * 四、布病的发病机理 感染过程: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