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海中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苍茫云海中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苍茫云海中秋月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 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 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 春之 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 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 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 这心理 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 思拉得很长很长一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 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 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 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 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 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世界哪 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 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那 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 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影。 可以有一丝风的清 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 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 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 煞了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 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是感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伤感; “月出惊山鸟”是静谧; “露似珍 珠月似弓”是巧喻; 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 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 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 唐以后,明月愈转华美凄清,“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 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射日”之说, 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 还有“逐 日”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 “弃杖化为邓林”;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 嫦娥奔月, 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一一广寒宫。 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 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 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 东西方神话形不 同,神相似。 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 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 明月佳句? 那轮“幼时不识月, 呼为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 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 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 光不耀眼而持久, 力不扩张而 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 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 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 言。 (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宣告结束”呼应。 B. 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中国人对月亮都十分敏感, 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 了独特的心理。 C. 作者在行文中引用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D. 本文结尾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 ?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射日”“逐日”的神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 9 ? A 要点:强调①“放鞭炮”热烈,“手抓羊肉”粗犷;②与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 谐。(意对即可) 要点:①反衬;②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的喜爱; ③凸显作者对“月亮”的 赞美。(答出三点即可)

文档评论(0)

guoxiachuan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