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4.3 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t

高中地理课件-4.3 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 循环经济 废弃物再生资源 减少对环境破坏 降低原料成本 降低污染处理成本 产品A 产品B 下游 产业 从哪些方面比较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资源利用率 废弃物处置 物质流动 结果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如何实现 循环经济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个人消费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适度消费 循环经济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个人消费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适度消费 清洁的能源 清洁的生产过程 清洁的产品 节能、降耗 减排、增效 循环经济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 个人消费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适度消费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各业互补互利 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好 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有益人体健康 粪尿 生产者 农户 太阳能 适量化肥农药 粮果蔬 粮果蔬 鱼肉蛋奶 初级消费者 饲料及农副产品 肉蛋奶 饲料 加工厂 原料 饲料 食品 加工 厂 原料 食品 精饲料 下脚料 秸杆 粪尿 粪尿 沼气池 沼气 沼渣沼液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用示意 1.生态农业的实质:地尽其利,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 *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2.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 净化环境,保护土地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不同时空、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 *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3.留民营生态农业取得的成就: 建设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 开发综合利用 开发新能源 建设成就 区域化种植 规模化经营 清洁化生产 绿色工程 绿色食品 农业观光 生态旅游 发展方向 良 性 发 展 农业资源得以再生 综合效益突出 实现良性循环 * 丝厂 养蚕业 植桑业 桑基 糖厂 种甘蔗 蔗基 养鱼业 鱼塘 塘泥 蔗叶 蚕沙 塘泥 滤泥 蚕蛹、废水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连环图 丝厂 养蚕业 植桑业 养鱼业 * 2.关于我国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 以放射性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B 环境污染由农村向城市蔓延   C 生态破坏的范围很大,但已得到控制   D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 3.关于生态农业的错误叙述是(  )  A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B 生态农业有利于安排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C 生态农业有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之间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D 生态农业是一种科技含量很低的农业 D D 1.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不在于(  )   A 庞大的人口压力 B 严重的资源短缺   C 深刻的环境危机 D 沉重的粮食负担 D * 5.留民营村为了充分利用生态农业的优势,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 )   A 积极抓紧粮食生产,满足村民口粮需求   B 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渔业、副业比重   C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D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 6.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B 生态农业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经济发展   C 生态农业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D 生态农业就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农业 C D 4.关于清洁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 A.清洁生产是指对污染物的及时处理 B.清洁生产是指使用清洁能源 C.清洁生产是指生产过程的清洁 D.清洁生产指从原料、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和废物处理全过程都是清洁的 D (1)以甲地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一问题的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 ,这个地区的大城市由于大气污染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 ,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这一地区的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4)图中1-8各城市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win金牌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