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一、发展现状茶叶是农业居首位的主导产业,在我县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成为占全县42%涉茶农民增加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产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产业。全县茶叶面积11.65万亩,总产量5700吨、产值4.916亿元。为省十大茶叶产业强县之一。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县茶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名优茶规模优势进一步凸现。到茶产量4350吨,产值4.83亿元,分别占全县茶叶产量、产值的76.1%和98.3%,占全省茶产量产值的20xx年“”又以20xx年来,我县连续多年在地举办大佛龙井专场推介活动,有效地拓展了市场。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先后与全球最大茶叶零售商天福集团、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茶叶研究院等实现强强联合,在销售络、质量提升、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为茶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县共实施茶叶科研与推广项目6项,制订技术规程2个,举办各类培训班20xx年3月大范围降雪和冰冻的天气,损失严重,教训深刻。采茶劳力短缺。近年来我县茶叶“采工荒”愈演愈烈,用工高峰时采摘劳力缺口已达5万,名优绿茶采摘成本已连续多年以每年20xx年上升,部分茶区春季茶叶失采比重已达15%以上。茶叶质量控制难。茶叶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体,户均茶园面积以1~3亩不等,种茶大户、茶场数量较少,规模相对较小,带来农残控制难度大,茶叶质量标准很难统一,质量安全很难得到充分保证。品牌效益不高。我县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名牌创建工作,大佛龙井也获得了众多荣誉,但区域性公用品牌维护和提升难度大,我县茶叶价格远低于西湖龙井、大红袍等名茶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在销售中大多数茶叶仍以散茶批发为主,价格、市场仍受制于人。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前景分析 1、茶叶消费量逐年增加。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分析,近10年内世界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2.9%左右,由于绿茶饮用价植高于其它茶类,绿茶消费量也将得到更大增长。从国内市场看,绿茶消费增长率将达到5%以上,北方新兴绿茶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随着茶叶有效成分的开发与应用,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养殖等行业的绿茶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而我县的大佛龙井作为有市场影响力的名优绿茶品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年消费增长率在6.4%以上。 2、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从到,全国茶园面积增加了63%,达到了2799万亩,每年以10个县的面积增加;茶叶产量增加了93%,达到135万吨,每年以13个新昌县的产量增加。其中名优茶产量增加了242%,达到了53万吨,每年以7.3个县的产量增加。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渐显现,不同茶区、不同茶类、同茶类不同品牌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我县茶叶销售带来巨大压力。 3、产业潜力可进一步挖掘。一是可适度扩大茶园面积,并老茶园进行改种换植。我县山地资源丰富,荒山荒坡待开发面积大,结合当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和土地流转机制,可新发展2万多亩标准化良种茶园。同时对3万多亩中低产老茶园改种换植来提高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例。二是可进一步挖掘加工的潜力。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提升加工质量来实现茶叶增值。目前,我县名优茶的平均价格水平还较低,仅为每公斤110元,如果全面推行规范化、规模化加工,茶叶单价水平可提高20xx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4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9.8万亩,无性系良种比率达70%以上;茶叶产量达到7000吨,茶叶产值达到8亿元,其中名优茶6000吨;名优茶产值7.9亿元;茶机、保鲜、包装、精深加工等茶叶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茶叶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总产值达20xx年一度的大佛龙井品牌文化节和重点城市的品牌推介活动。加大国内外市场推广力度,充分利用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制作一张的光盘,编印一本推广手册,扩大影响力。加强行业自律,有序推进在国内外的推广,逐步提高礼盒销售的比例,充分发挥品牌的增值效应,促进从原料输出向品牌销售转变。 3、创建示范茶厂。开展示范性茶厂创建活动,新建10家示范茶厂;要求厂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具备1万公斤以上的名茶加工能力,生产设施先进,设备配置合理,管理规范科学,带动能力强。断续抓好100家标准化名茶加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布局。全面改善茶叶加工环境,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力争“十二五”期末,60%以上分散农户向名茶厂集中加工。优化培育名茶厂加基地加农户生产加工模式,强化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集中加工、收青加工,让分散的农户集合成联合的生产主体。规范提升加工技术,在做好精品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名优茶的机械化加工。坚持办好一年一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