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研究_黄春秀nbsp;细说台湾布袋戏.pdf

布袋戏研究_黄春秀nbsp;细说台湾布袋戏.pdf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細說臺灣布袋戲 黃春秀 壹、 前言-布袋戲與臺灣人的不可分離 「布袋戲的童年 」,這是人們不時耳聞目見的一句話,也就是說,很多人都有過一段迷戀 布袋戲的記憶。其實,也不一定是童年。譬如民國 59 年,黃俊雄的「真五洲」布袋戲班在臺灣 電視公司的頻道播出「雲洲大儒俠」之時,每天中午一到固定的播出時段,多少人仰頭痴看「史 豔文」。那些人不單單是小學生,也有高中生、大學生,以及許多種田人、生意人、上班族、公 務員等;甚至因為它太過吸引人,以至於三年之後的民國 62 年遭到行政院新聞局以「妨害農工 正常作息」的名義禁止演播,直到民國 70 年才解除禁令,恢復播出。雖然這事情過去了約二、 三十年,已經是陳年舊事;但是布袋戲魅力無邊的事實,卻永遠不會從臺灣人的生活史上消失。 除了布袋戲以外,臺灣尚有傀儡戲、皮影戲等偶戲。可是,傀儡戲的宗教色彩過濃,又帶有 祭煞、除煞時的各種禁忌;而皮影戲則相當受限於燈光背景以及皮偶製作材料取得不易的緣故, 當然,也與臺灣人多數移民自相傳是布袋戲發源地的福建省泉州、漳州二地有關,使得套在掌中 演出的布袋戲,從剛出現之時,就居於臺灣偶戲的代表地位。在布袋戲顛峰時期,不只有過黃俊 雄的史豔文風靡一時的事蹟,「一臺布袋戲拼倒五臺歌仔戲」(註 1)之類的故事,也不時出現。 當布袋戲在戲院演出的內臺戲時期,也就是金光布袋戲大興之時,全臺灣的布袋戲班不計其數。 到了電視布袋戲再帶動第二波的金光戲之時,總數仍至少在九百團以上(註 2 ),即使到了盛況 不再的民國 84 年前後,戲團數目仍然保有至少六百團以上(註 3 ),足見布袋戲與臺灣人生活的 密切關係。而當時種種熱鬧滾滾的場面,相較於今日常見的布袋戲棚下寂寂無人的悽涼情景,不 禁令人感慨欷噓。 所以,「布袋戲的童年」似乎又有另外一個角度的說法,它意味著:布袋戲已成為過去。可 是,布袋戲真的已成為過去了嗎?廟會祭祀活動裡,仍然需要布袋戲的扮仙戲;打開有線電視的 霹靂台,幾乎是全天候的霹靂布袋戲,一齣又一齣,似乎永遠演不完,也似乎永遠有觀眾。而在 很長一段時間裡,每年的文藝季、藝術季、戲劇季節目表中,往往都有幾齣傳統布袋戲,表示了 政府維護傳統戲曲藝術的一片用心。另外還有是:一年一度的地方戲競賽演出;或者是加入臺灣 的文化大使行列裡,遠赴美、日、韓、歐洲等國,分擔宣揚中華文化的任務。(註4 )而在所有 演出中,霹靂台屬於超高度頻率的出現,一年裡的演出次數遠遠高過其他各類型的演出總數。換 言之,今天的布袋戲似乎落入兩極化拉鋸的窘狀。一方面是打打殺殺、金光萬道、飛天遁地,一 味地荒誕無稽、賣弄科幻特技,愈來愈遠離戲劇的人文本質;一方面卻是因應振興傳統文化的號 召,極力追求精緻典雅,導致愈漸趨向典型化,彷彿變成學術研究的對象,失去了它本有的庶民 性與娛樂性。所以,如何得其中道,使布袋戲回復其本色本味;如何從關心和瞭解中,尋找布袋 戲保持鮮活的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如何讓布袋戲的魅力復甦,普遍獲得各個階層的喜愛贊歎;如 何讓曾經豐富自己童年的美妙事物,能夠一代接一代地,永遠豐富兒童的心靈,也滋潤成人枯萎 的童心。 位於南海學園的國立歷史博物館,一向以民間性、本土性、地方性的文物為其收藏重心 ,這是它與收藏宮廷貴族文物的故宮博物院的最大區別。民國六十七年,歷史博物館收藏 了四十七尊頭大身小的金光戲布袋戲偶;民國七十八年,又向吳青龍購入大批包括傀儡戲 、皮影戲、布袋戲等的戲偶,其中包括有或舊或新的花園頭、塗門頭等布袋戲偶共二一五 尊。因此,在公家美術機構之中,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布袋戲偶不只數目多,包含的年份也 頗為完整。而且生、旦、淨、丑,以及神怪為主的雜等各類角色俱全。本人有幸目前正任 職於歷史博物館典藏組,因為工作之故,日日接觸到此批文物,可以細看它們的眉眼口鼻 ;它們臉上出現的微妙生動的表情。因此,對於偶師呈現的戲偶頭像的繪畫美、雕刻美深 有領悟;對於偶師手藝的精巧、心思的細密,更覺佩服;當然,戲偶穿戴的服飾、盔帽等 等,也都不止於遠觀,而能近看。故而深切體察到布袋戲在大眾心目中可能只是「小戲」 ,卻不能以「小道」視之。 布袋戲偶加上演師、加上戲棚、加上伴奏樂器、加上觀眾的時候,便能夠演出一場場的 布袋戲。而當不做演出之時,一尊尊的布袋戲偶則是一個個表情各異的偶人,供人欣賞它雕刻的 刀法,或者它神情的捕捉,或五官的配置,或臉譜的變化等等。所以本書除了基於布袋戲

文档评论(0)

wanw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321200100001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