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备考思想情感按题材分类解说专项复习课件.ppt

高三语文备考思想情感按题材分类解说专项复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第四章 思想情感 按题材分类解说 邻水金鼎实验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 壹 咏史怀古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本诗作于南渡之后。 参考:三首诗的角度分别是兵家胜负、民心向背、为人节操(气节)。 杜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诗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诗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李诗与前两首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类型一:评判历史,总结得失 类型二:借古讽今,针砭时弊 咏 史 (中唐)戎昱 汉家青史上, 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类型三:追念古人,一浇块垒 《念奴娇 赤壁怀古》属于哪种类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哪种类型? 08江苏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贰 迁谪送别 一、颠沛流离之苦,仕途失意之叹; 二、拒绝同流合污,不妨随遇而安; 三、抒写离愁别绪,难尽迷恋伤感; 四、表达深情厚谊,放歌赞美留恋; 五、坦陈个人志趣,期与对方共勉。 雨霖铃 赠汪伦 送辛渐 08浙江卷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临江仙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试追踪词人的情感历程。 参考:一怀愁绪——渐趋平静——宁静超脱 说说本词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提示:景有三句:“家童鼻息已雷鸣”“倚杖听江声”和“夜阑风静縠纹平”。 送 严 士 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①倚棹:把船桨搁起来。②青袍:唐制,八品九品官员着青色衣服。 本诗人物活动始终伴随着一路春光,那么从空间看,诗中的景物可分为几个层次? 三个层次。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 诗中颔联富于哲理,试说说你的感悟。 参考: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轮穿沼水无痕。 07北京题目: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