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导学诱思案 校审:高一历史课程组 编写时间: 高一历史导学诱思案 校审:高一历史课程组 编写时间: 2019-02-22 序号: 04 PAGE PAGE # PAGE PAGE #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学习目标】 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和评价; 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导学案】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井田制的特点是什么?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如何确立的?有哪三种类型?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有何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提出时间、含义、目的及评价 明朝实行“海禁”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 的原因各是什么? “闭关锁国”有什么影响? 【探究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 敢治私事。” 一一《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 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 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一一董猬《救活荒民书》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 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 结果如何? 【训练案】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对这两种观 点理解正确的是 ( ) 商鞅的观点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黄宗羲的观点违背了我国农业为本的事实,观点不切实际 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都是生产发展的产物 农、商应该一直都是中国的本业,不管任何时期都同等重要,两人的观点都错 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 2600多年, 2006 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 代农业税收开始于:( ) 高一历史导学诱思案 校审:高一历史课程组 编写时间:2019-02-22 序号:04 A.井田制 B. 分封制 C. 租庸调制 D. 初税亩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土地面积达 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 265顷,含 TOC \o 1-5 \h \z 带两山;明黄庄土地面积达 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 土地兼并 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 C. 国家授田 D. 土地私有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 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 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 婚嫁谈判讲价还价的习俗, 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 葬礼要请和尚 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 表明 ( )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C .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D .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 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 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 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 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重农”目的 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 ?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 .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逵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 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9.汉武帝时规定: “商人财产每 2000钱,抽税一算(120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 凡4000钱抽一算;……商人之车,则征收二算;船 5丈以上者,每船抽税一算。”这个 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富

文档评论(0)

185****10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