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传统机械类专业新工科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VIP

地方高校传统机械类专业新工科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高校传统机械类专业新工科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并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这种快速发展对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支撑需求迫切。机械类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是不少地方工科院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但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冲击,如果不能快速转型升级发展,那么在新经济形势下,必将在学生培养质量、毕业生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就业领域、招生宣传、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出现困难和问题,影响到学科和专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以中原工学院的机械类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国内外新经济快速发展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变化,充分考虑专业类兼顾机、电、管、艺学科领域,并具有纺织行业特色的特点,以专业认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和新工科“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理念重塑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对学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专业课程体系与交叉课程模块、常规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项目式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与“以赛促能”实践、传统课堂教育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育教学要素的融合创新,促进新工科元素与传统工科特色方向的相互融合,最终推动新工科特色方向凝炼与特色实践平台建设的创新,实现传统机械类专业的新工科转型升级目标。 二、地方高校机械类工科专业现状 在“新工科建设”的分类规划实施中,地方本科院校与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大学相呼应,但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经费支持、生源质量等方面均无法与另两者相比,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国际化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是在原郑州纺织工学院机械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较为浓厚的纺织机械行业背景。目前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等4个机械类本科专业和工业工程1个近机类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各专业传统的培养方向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纺织机械、机电测控、汽车设计与制造、车间优化管理、工业产品设计等。实验教学平台建有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实验仪器硬件条件良好。招生生源面向全国,本省生源占一半左右。就业去向除了本省企业外,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的江浙、山东和南方的深圳、珠海等地,就业率在学校排在前列。 虽然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专业类在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际化教育工作迟钝;面向“大工程观”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思维在课程内容中体现不足;学科专业间知识交叉融合不足,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不够深入;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够广泛;融合新技术、新产业的专业特色实践平台较少;具备高的工程素养、实践教学能力、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双师型师资紧缺等。 三、新工科转型发展的途径探索与实践 为了解决上述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与新经济、新产业、新需求相适应的传统机械类专业的新工科转型,我们开展了如下的“融合創新”途径探索与实践。 (一)融合专业认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和新工科“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理念,加强思想认识与教育理念 持续开展“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的贯彻实施,对机自、机电、车辆三个专业依据机械工程类专业国际认证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对工业设计和工业工程专业按照国家本科专业质量标准要求并参考国内优势专业院校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结构,重点是构建核心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新工科“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要求,通过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撰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加强过程性考核制度的推行,推动专业认证理念在机械类专业得到全面的贯彻和实施。 (二)融合基于大类培养的学科通识教育和因材施教的专业教育,加强机—电—管—艺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人才培养的前三个学期实施机械类(机自、机电、车辆)专业大类培养,打通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为学生奠定机械工程学科良好的理论基础。大一开设机械工程概论课程,加强学科通识教育,为学生专业分流和专业阶段因材施教打下良好基础。专业阶段推动机械类的选修课程平台建设,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