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节 感染性休克 【学习目标 】 (一)掌握 1. 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2. 诊断依据。 3. 治疗措施。 (二)熟悉 1. 感染性休克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2. 预防。 (三)了解 1. 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 2. 鉴别诊断。 【内容要点】 (一)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特点 1.定义 感染性休克是由各种病原体及其毒素引起的全身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 学异常、组织灌流量不足和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重要脏器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 的综合征。 2.常见的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感染性疾病包括 革兰阴性菌引起最常见,因其可 分泌内毒素易引起感染性休克。中毒型菌痢、暴发型流脑、中毒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 败血症、 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 急性肾盂肾炎、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3.病原体入侵方式 ①侵袭性,病原体侵入机体造成败血症导致感染性休克;② 非侵袭性,病原体在局部繁殖,其毒素被吸收入体内而引起感染性休克。 4.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复杂,但其基本病理生理是微循环障碍,可分三期 微 循环痉挛期(休克早期) 、微循环扩张期(休克中期) 、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晚期) 。感 染性休克根据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可分二型:低排高阻型(冷休克, α- 受体兴奋,小血 管痉挛)、高排低阻型(暖休克, β- 受体兴奋,外周血管扩张,动脉-静脉短路开放) 。 5.难治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晚期的表现,应用一般抗休克的治疗措施疗效差,预 后不良,临床称为难治性休克,其发病因素很多,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主要发病因 素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和多脏器功能障碍和衰竭 () 。 6.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是机体对各种严重感染所做出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 其本 质是失控的炎症过程。 具有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基本临床表现 : ①体温≥ 38℃或≤36℃; ②心率≥ 90 次/ 分或低血压(收缩压< 90 );③呼吸≥ 20 次/ 分或 02≤32;④计数≥ 12 9 9 ×10 , 或≤4 ×10 , 或中性粒细胞≥ 80%。它是的早期现象 , 并贯穿的全过程 , 是最本质的 病理机制。 7.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严重感染是引起最常见的原因,常首先发生机体 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病理生理的持续恶化,于严重感染发生 24 小时后,机体同 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极 高。 (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根据原发性感染和休克的表现进行诊断,两者必备。下列征象的出现预示休克发生 的可能:①体温过高或过低; ②神志改变; ③皮肤花斑或发绀; ④呼吸急促伴低氧血症; ⑤血压下降低于 80/50 ;⑥心率快;⑦尿量减少;⑧血小板减少。 感染性休克应与心源性、创伤性、过敏性、失血性休克鉴别。 (三)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包括积极控制原发感染和抗休克治疗两个方面。 抗感染治疗原则:在病原不明时 , 可根据感染部位经验性地推测最可能的病原体, 采用相应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病原体确定后 , 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以联合应用 两种抗生素治疗为宜,剂量宜大,应从静脉途径给药。 抗休克治疗的要点: 1. 补充血容量 扩容治疗使用的液体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种。常用的晶体液有生 理盐水、5%碳酸氢钠、 复方林格液、 5%葡萄糖液。 常用的胶体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 706 代血浆、血浆、全血和白蛋白。扩容治疗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晶后胶,晶三胶

文档评论(0)

我是大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