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州外销丝绸上的康乃馨.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广州外销丝绸上的康乃馨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丝绸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明清时期,伴随世界地理大发现,东西航路开通,标志着世界性海洋贸易圈逐渐形成。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历两千年而不衰的贸易大港,尤其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颁布了“(洋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军机处信档》,清乾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上谕,欧美各国商人仅被允许在广州口岸一地进行通商贸易,西方人称之为“一口通商”政策。 清代,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的专门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商行,垄断着丝、瓷、茶等大宗商品的贸易。屈大均《广州竹枝词》中“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就是对清代广州十三行时期外销丝织品贸易盛况的描述。 清代,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许的专门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商行,垄断着丝、瓷、茶等大宗商品的贸易 清代广东丝织业的发展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合种桑养蚕。西汉汉武帝时期,广东的朱崖郡(今海南省)、德庆、连州以及广州附近已有“采桑养蚕”“桑蚕织绩”的生产活动。1983年,广州发掘南越王赵眜的陵墓,出土的丝织品数量众多,品类丰富,其中有原匹织物,也有包裹各类器物的织物,还有各类穿丝随葬物的织物。经科学检测,这批织物的质地可分为绢、罗、纱、锦、麻等5类。墓中还出土了一大一小两件丝织印花模板,被认为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一套彩色套印丝织工具。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广东丝织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朝廷诏令各地种桑养蚕,发展丝织业,广东的桑蚕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蚕丝基地,出现了织土绸的机户、机坊,生产土丝、紬等蚕丝产品,其中顺德龙江生产的丝织品玉阶、柳叶还一度成为贡品。 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拓展为中国丝织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在海外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桑丝绸生产呈现出高度商品化和专业化的特征。自明末清初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开始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蔚然成风,因桑基鱼塘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水稻种植,故出现了方圆百余里、居民数十万户、田地一千多顷种植桑树以养蚕的专业化蚕桑生产基地。蚕桑丝绸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倚赖于市场。“乡大墟有蚕纸行,养蚕者皆取资焉。每岁计桑养蚕,有蚕多而桑少者,则以钱易诸市。桑市者,他乡之桑皆集于此也。所缫之丝不自织,而易于肆。”(《龙山乡志》卷十二,清嘉庆,温汝能)甚至乡间市场上的丝价已与国际市场的丝价发生了密切关系:“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龙山乡志》卷十二,清嘉庆,温汝能) 蚕桑业的兴盛也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丝织业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生产分工日益精细。明代中叶以后,佛山丝织业已发展到十八行,即丝缎行、什色缎行、元青缎行、花局缎行、纻缎行、牛郎纱行、绸绫行、帽绫行、花绫行、金彩行、扁金行、对边行、栏杆行、机纱行、斗纱行、洋绫绸行等。伴随丝织业的发展,广州至迟在清雍正年间就出现了规范丝织行业的会馆—锦纶会馆。根据锦纶会馆碑记等材料可知,会馆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主会”和规章制度“庙例”,留有店号名称的丝织业商铺有数百家之多,生产组织按照丝织品的品种分为线纱行、洋货敦仁行、洋货接织行、朝蟒行、宫宁线平行、金彩接织行、本地牛郎放接行、素线绉羽绉接织行、元青接织行、接织牛郎行、花八丝行、接织洋货行等,无疑,锦纶会馆见证了广州丝织业的繁盛。 锦纶会馆 清代广州外销丝绸的品种 清代广州是丝绸海外贸易的中心,广州十三行垄断着丝绸的海外贸易,贸易的品种主要包括生丝原料和丝绸成品两大类。根据《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的记录,清乾隆、嘉庆年间广州外销丝绸的数量最大、销售范围最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广州贸易的生丝情况为:英国东印度公司1600担、英国散商2371担、美国660担、法国118担、荷兰331担、丹麦4担,共计5104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广州出口的丝织品中,英国私商*****担、美国***-*****担,共计***-*****担。 外销到海外的生丝有江南地区的生丝和广东本地的生丝。虽然广州本地的生丝在质量上与江浙湖丝有一定的差距,但因价格相对低廉,货源比较稳定,自1810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就鼓励来华商人积极购买广东生丝。清道光十年(1830年),广东生丝出口达3680担,占当年全国经广州出口生丝的52%。《南海县志》记载:“土丝一项,全省每年约出口四千万,顺德四分之二,番禺香山新会占其一,南海占其一。” 外销到海外的丝织品种类、花色繁多,仅1728年广州外销丝织品的品种就有10余种:缎、绸缎、绸缎小枝花纹、高哥纶、高哥纶条纹花纹、花缎床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