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与流产后女性保护.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减少流产后盆腔感染,防止输卵管性不孕 COC可降低盆腔炎的危险(1) 1.Robin GL, et al. Oral contraceptive an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m J Obstet Gynecol,1982,144:630-635. 2.韩丽晖等. 我国妇女生殖健康现状. 中国妇幼保健, 2009,24:3896-3898. 与未避孕女性相比,COC使用者发生盆腔炎风险显著降低 RR=0.5(0.4-0.6)1 服用超过1年者初发盆腔炎的危险只有未避孕者的1/3 1 美国因服用COC每年可减少5万例盆腔炎的初发 1 服用COC可使输卵管炎发病下降50-80% 2 COC可降低盆腔炎的危险(2) 1.阮祥燕等. 复方口服避孕药与盆腔炎和异位妊娠.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6):326-327. 2. WHO: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4th Edition,2009. 对于已感染衣原体的女性,服用COC可使PID风险显著下降 1 对于已患有STI的女性,使用COC可减少PID的危险 2 COC还可预防异位妊娠 1.阮祥燕等. 复方口服避孕药与盆腔炎和异位妊娠.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6):326-327. 2.曹泽毅主编. 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在所有的避孕方法中,COC服用者的异位妊娠发生率最低(0.005/1000妇女年),风险减少90%1 即使避孕失败, COC的异位妊娠率仍很低 IUD使用者一旦带器妊娠,异位妊娠风险为2.9%-8.9%,显著高于正常人群(0.85%)2 预防机制 抑制排卵 减少盆腔炎 小结:COC对输卵管性不孕具有保护作用 盆腔炎 输卵管性不孕 异位妊娠 流产后继发不孕(二) 宫腔粘连(IUA) 随人工流产次数增加而上升 IUA在人流后不孕或闭经的人群中发生率很高 在有过流产刮宫史的不孕女性中:50% 在有过≥2次刮宫史的不孕女性中:68% 曹泽毅主编. 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妊娠子宫的损伤是IUA最主要诱发因素 91%IUA发生在妊娠子宫 66.7%IUA发生于人工流产后 不全流产清宫术后的IUA发生率为40% 原因:妊娠子宫柔软 易伤及基底层 Dan Yu, et al. Asherman syndrome – one century later.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8,89(4):759-779. 宫腔粘连的不良结局 月经异常(闭经,月经过少):68% 不孕:43% 反复自然流产:40% 早产:23% 胎盘异常:13% Dan Yu, et al. Asherman syndrome – one century later.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8,89(4):759-779. 人流术后IUA的病理本质是内膜纤维化1,2 内膜损伤 IUA女性宫壁全层纤维组织含量达50%-80%,对照组仅13%-20%3 1.韩字研等. 人工流产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23(7):389-391. 2.曹泽毅主编. 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Dan Yu, et al. Asherman syndrome – one century later.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8,89(4):759-779. 低雌状态 人流后 诱发因素 内膜/小血管再生修复 纤维组织适当增生 正常修复机制 宫腔内感染 内膜修复障碍 人流后 病理因素 内膜纤维化 纤维组织过度增生 内膜再生受到抑制 异常修复机制 内膜纤维化可导致多种临床结果 ——宫腔粘连仅为表现之一 表现形式多样,不一定发生粘连 轻微而浅表 严重、大面积、深及子宫肌层 病变位置和程度 决定临床表现和预后 Dan Yu, et al. Asherman syndrome – one century later.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8,89(4):759-779. 无可见粘连或宫腔变形 宫颈管粘连 宫腔粘连 宫腔合并宫颈管粘连 中央粘连,宫腔未消失 宫腔缩小,部分消失 宫腔完全消失 内膜损伤 内膜纤维化 纤维组织过度增生 宫腔内感染 低雌状态 内膜修复障碍 内膜再生受到抑制 内膜/小血管再生修复 纤维组织适当增生 流产后 诱发因素 正常修复机制 流产后 病理因素 异常修复机制 促进内膜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