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优课教案一等奖.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风波》苏轼诗意情怀 一、导入 杜勃罗留波夫 (俄国文学评论家)说过,“每一个人灵魂里都会有诗的感 情” 。这种诗意情怀是人之性灵中最柔软、温馨、纯真、美好的精神品质。今 天让我们走进苏轼的 《定风波》去感受诗人的诗意情怀。 二、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 三、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在诗、词、 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 “苏 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 ;散文著述宏 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 “神似”,书法: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 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 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 《定风波》就表现了苏 轼当时 “泰然处之”的心境。 五、品读鉴赏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 狈,余独不觉。已而遂 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 六、赏析诗词——品小序 1.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 答案:小序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人物的感受。 2. 《定风波》词前的小序能删掉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掉。 因为词前的小序交代了词作的背景,是对词作内容的补充。词作就是紧扣路途中 遇雨这样一件生活小事展开的,而且小序和词的一些内容相互照应,特别是 “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对比,对作者在词中表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起到了重要作 用。 七、赏析诗词 1.词的上下两阙写了什么内容? 上阙: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 (雨中事) 下阙: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 (雨后感) 2.赏析词的上阕 A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穿林打叶声”,指风雨吹打着树林树叶 沙沙作响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写出风之疾雨之骤及其给人带来的萧瑟之感。一“穿” 一 “打”,是很有力量感的动词,见出风雨之大。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 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 态。 苏轼之在大风大雨中吟啸徐行的精神气韵,应是中国传统士大夫血脉相通 的诗性精神的生动表征;这与陶渊明曾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 来兮辞》)异曲同工,正是诗意栖居的充分体现。 B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说 “竹杖芒鞋”比 “马”轻呢?你认为这里的 “竹杖芒 鞋”和 “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轻胜马”,进一步展开,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 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劳碌。此句表现作者在风雨中体味出超旷、乐观心理感受。 C 思考:“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烟雨?“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序言 “雨具先去”又何来 “蓑”? 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 “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这是词人饱经风雨养成的智慧:以顺处逆、以理化情。表达了作者乐观、坚毅、 旷达、超脱的人生精神。 可见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不仅是上阕词的点睛之处,也是苏轼饱经沧桑而体 悟到的一种人生境界的生动写照。 八、赏析词的下阙 1. “料峭春风 “三句:明面上是写自然界天气变化之快,刚刚还在春寒料峭 中被风吹雨打,令人感到冷瑟瑟的,突然之间又风停雨住,出来了太阳。但实际 上又是以象征性的表现方式抒写自己以顺处逆的诗性智慧:人生旅程就像自然界 一样时雨时晴,变化莫测,关键是在风雨来袭的时候要挺得住,在风雨中要乐观 地坚定地向前走,要相信,风雨只是暂时的,走出风雨,就能走进阳光地带。这 也许就是词人 “一蓑烟雨任平生”而养成的经验和睿智。 2.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归去”,不仅仅是 “归隐”而已,其深层结构应该是指回到生命本真本

文档评论(0)

送你一朵小红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