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10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渭南市瑞泉中学刘慧玲 【教学流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1、走近奥斯维辛,走进那段特殊的历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明确本文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之处,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3、挖掘文本内容,把握新闻的细节。 4、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自觉抵制暴力与罪恶,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二、导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展示 教师明确: 同学们,这些图片可谓让人惨不忍睹,但这些图片上所展示的,就是被称为死亡工厂、人间地狱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它是德国纳粹残暴行径的有力物证,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一段不堪过往。 今天,让我们步入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同去回顾那段可怕的历史,去牢记战争给人类所带来的深重灾难! 教师板书:课文标题 三、走进历史,融情于文。 1、多媒体展示内容,学生进行简介。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自己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感受吗? 预设:它是德国法西斯用来摧残生命的一间死亡工厂,更是一座恐怖的人间地狱。 3、板书总结: 奥斯维辛:死亡工厂(人间地狱) 四、速读全文,整体感知:多媒体提示 1、教师提问: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转换角色,将自己作为一名参观者,随着作者的视角,一起步入文中,去感受新闻内容和情感并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通过怎样独特的视角进行叙写?他都集中描写了哪些地方 2、学生速读全文,快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预设: ①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 ②描写了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3、师生共同总结: 罗森塔尔突破了一般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利用纯主观式叙写,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将强烈的情感蕴藏在细节之中,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而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在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的原因所在。 虽然奥斯维辛没有新鲜的事情,只有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遗迹,但是,身为记者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着他,写下了本文,希望以此来警醒世人,达到铭记历史,反对战争和珍惜和平的目的。 4、板书总结: 独特视角:参观者——纯主观——突破零度写作 5、教师引导:本文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作者是如何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的下面,就让我们师生一起进入研读质疑,感悟深意环节,共同去解决这个问题。 五、研读质疑,感悟深意:多媒体提示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或者不理解的细节描写的句子; 多媒体展示——针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整理出排行榜: 2、小组讨论交流,预设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体味这些句子的深切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规范生成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问题: ①、(第1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教师引导学生生成问题:这句话看似矛盾,但实质上说明了什么内容?从中能感知到作者怎样的深意和情感 预设:“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虽然没有一句正面控诉,却字字句句都满含愤懑、悲怆。而两个“永远”,强调了这种控诉和愤懑。 曾经的黑暗沉闷和现在的明媚温暖构成反差,过去残酷可怕的历史和现在美好的生活场景形成强烈反差,更引人深思反省,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美好的生活。 ②、(第8段)“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教师引导学生生成问题:这一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内容 预设:“毒气室和焚尸炉”是纳粹屠杀生命的见证,灭绝生命的地方。“雏菊花在怒放”表明生命不息。 生命的怒放和无数鲜活生命的逝去——形成触目惊心、强烈的对比,更加引人深思:我们应该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③、(第13段)“她在温和的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如何理解这句话?(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

文档评论(0)

185****63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