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不停吞噬物质,吞下的东西去哪儿啦?.docxVIP

黑洞不停吞噬物质,吞下的东西去哪儿啦?.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洞不停吞噬物质,吞下的东西去哪儿啦? 黑洞是一种极端天体,是天体食物链的顶端,宇宙中不管是恒星还是星云物质,只要进入了黑洞的势力范围,都无一例外地被其黑乎乎的大口吞噬,咀嚼过程会在大口(事件视界)外迸发出耀眼的光亮,最终连一点骨头渣子都不剩,真可谓吃星不吐骨头,连光也被吞噬。 那么,黑洞每天吃呀吃,光吃不拉,这些吃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呢?其实在民间有一种传说,有点像这个黑洞习性,就是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其中有一个龙的儿子叫貔貅,就是没屁眼的货,光吃不拉,吃得肚子胀鼓鼓的。 这种玩意本来就不符合生物学规律,光吃不拉肯定不消化,最终不就会胀死了?但财迷心窍的人们就喜欢这个,觉得这玩意能够聚财,因此生意人老喜欢弄个貔貅摆件放在桌子上,或者弄个貔貅挂件挂在脖子上,取其聚财之意。怪不得民间有一句俗语叫“越有越棍”,就是越有越吝啬之意,这不正合了这种光吃不拉的秉性吗? 黑洞也光吃不拉,貔貅会吃大肚子,黑洞也会越吃越大,就是它的史瓦西半径(事件视界)会越来越大。但黑洞不是生物,因此无需符合生物学规律,不会被胀死。那么黑洞吃的东西都到哪去了呢? 要弄清这个,就要想了解一些黑洞的尸骸兄弟们 恒星死亡后会留下一个残骸,有人也把他们叫做尸骸。尸骸有几种,一种比一种厉害。按常规逻辑,恒星越大,尸骸当然就会越大,反之就越小。但奇怪的是这些尸骸正好相反,越大的恒星尸骸越小,越小的恒星尸骸越大。 比如最小的红矮星,最终的尸骸就是一个冷却后稍微收缩的星球,叫黑矮星,大小大概和土星、木星差不多,体积有地球至少百倍以上(上图);质量大于太阳0.8倍到8倍以下的恒星,死后的尸骸就有地球这么大,叫白矮星,但质量却有太阳的0.5~1.4倍,相当地球质量的十几万到几十万倍;比太阳质量大8倍到30倍以内的恒星,死后留下的尸骸只有约10千米半径,叫中子星,质量至少有太阳的1.44倍到2倍多;比太阳质量大30倍以上的恒星,死后尸骸半径只有几千米,质量却大于太阳3倍以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越大质量的恒星,死后的尸骸越小,质量却越大。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质量越大的恒星,核心压力越大,把物质压缩得越致密。而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只能到达中子简并压物质,也就是依靠中子与中子之间斥力保持物质有形状态的物质,这就是中子星物质。 中子星物质密度可达1立方厘米亿吨以上,最高可达数十亿吨。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中子星质量再增加,达到3个太阳质量左右时,中子简并压就无法支撑物质的有形状态了,就会无限坍缩,变成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这就是黑洞。 也就是说黑洞里的物质已经不是人类所认识的物质,也可以说是属于超时空物质。何谓超时空?就是不属于我们四维时空的世界了,而是另一个其他维度世界的东西了。 人类认识的物质形态 我们人类迄今发现世界存在118种元素,我们认识的所有物质都由这118种元素组成。这些物质或由单一元素组成,或由许多元素合成,这就是我们看到千姿百态的世界。元素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因此物质的基本性质是由原子而体现出来的。 到了白矮星这个层次,物质就已经脱离了118种元素的概念,因为体现物质性质的原子在这个时候已经被压垮了,但这时的原子核还保持着完整形态。这是因为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斥力,形成了电子简并压,奋力抵御着引力导致的向心压力,维系着物质形态不垮塌。 这种状态下,原子虽然已经被压扁,外围电子被压跑成为自由电子,但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斥力让电子之间无法靠拢,形成电子海洋,而原子核就在这片电子海洋中荡漾,依然保持着优雅的完整形象。 这种电子简并压、中子星简并压现象,是一个叫泡利的科学家发现的,因此人们把这种现象叫泡利不相容原理,就是所有费米子粒子都有相互排斥不靠拢的性质,而电子、中子、夸克都属于费米子粒子。 依靠电子简并压维系的白矮星,原子还保留着核的完整,到了更大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核心压力超过了电子简并压能够承受的状态,物质就垮塌成一个中子星。这时候的原子就完全被破坏了,压碎了,电子再也无法保持自由电子状态,而被巨大压力压进了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的质子中和后成为了中子,加上原有的中子,整个星球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中子核。 中子星整个成为一个大中子核,只是一种大致情况,实际上从表面到核心,其密度是梯次增加的,在表面和浅处,还存在着一些没有完全被压进原子核的电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子星并非铁板一块,完全是中子组成。但白矮星和中子星都不再是我们认知的元素性质物质了,是物质的第五和第六态。 宇宙中有夸克星存在吗? 理论上,中子简并压被压垮后,还有夸克简并压支撑,因此有人提出,宇宙中可能存在夸克星。这种天体比中子星更小,质量却比中子星更大。但迄今并没有观测到这种天体,夸克星到底存不存在就还是一个悬案。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论是,当中子星质量到达奥本海默极限时,就会坍缩成一个黑洞。奥本海默极限目前没有精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