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册课件-第1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ppt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册课件-第1单元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义项或用法 而 今急而求子 连词,表顺承,才 夜缒而出 连词,表修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连词,表顺承 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词,表转折 之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牛何之 动词,往、到 6.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也”表判断 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于晋”是“无礼”的状语,“于楚”是“贰”的状语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于郑伯”是“言”的状语 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7.文化常识 (1)我国古代史书主要的六种体例: ①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 ②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汉书》。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⑤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都属于断代史)。 ⑥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例,兼有编年体与纪传体的优点。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这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2)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们就谦称自己是“寡人”。在古代,一般人谦称自己时用鄙人、在下等,尊称对方时常用阁下、足下等。 (3)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返 回 (4)烛之武的“之”:一般认为这是一个语助词,是可以删掉的。也就是说,烛之武也可称烛武。春秋时期在人名中加“之”字比较普遍,如介之推、舟之侨、宫之奇等。这是因为古人为文喜用助词,以使文章委婉曲折,避免单调,这一现象也自然延伸到了人的名字当中。 * * * * * * * * * * * * * * 3.重要虚词“焉” 说出下列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并归纳一下其用法与位置的关系。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⑤心不在焉 ⑥且焉置土石? ⑦于我心有戚戚焉 答案 (1)意义和用法:①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啊  ②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③句末语气词  ④兼词,相当于“于之”  ⑤代词,之,这  ⑥兼词,于何,在哪里  ⑦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用法与位置的关系:一般来说,“焉”放在疑问句句首,为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当“焉”放在句末时,有四种情况:放在名词后,为语气助词;放在形容词后,为助词,相当于“然”;放在不及物动词后,作兼词;放在及物动词后,相当于“之”。当然,有时也有例外。 任务活动二 深入品读,理解感悟 (一)赏析文章的叙事艺术 1. 课文第一段是怎样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发展有何关系? 答案 (1)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 (2)这一段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做了铺垫。①秦、晋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②秦、晋两军,一在函陵,一在氾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 2.“烛之武退秦师”,“退”字是本文的线索。请分别用两个字(须含有“退”字)概括下面的情节,并将其填写在①~④处。 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去劝退秦师 ① 郑伯请求烛之武去劝退秦师 ② 烛之武游说秦伯退师 ③ 晋侯被迫退兵 ④ 荐退 求退 说退(劝退) 逼退 3.本文叙事波澜起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使人处处为郑国的存亡提心吊胆。请根据下面的波澜图,填写序号处的相应内容。 ①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晋文公分析形势,撤兵回国。 答案 ②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看到希望  ③烛之武婉拒,让人心头一紧  ④郑伯自责,烛之武答应出城  ⑤子犯建议攻打秦军 4.课文是如何体现详略得当这一特点的? 答案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