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7 草原教案 北师大版201.doc

万宁市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7 草原教案 北师大版201.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iwei1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