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代码: 120102 2.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3. 学时/ 学分: 51 学时/3 学分 4. 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教研室 5. 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 6. 面向对象: 生物工程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的科 学。以微生物作为研究材料,往往会加速生物学基本问题研究的进展;微生 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工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 用领域,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微生物还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 工程、细胞工程等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 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微生物学通 常在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先行课程之后开设,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细胞生 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代 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 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3 课时 )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 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了解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发展; 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 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二)教学具体内容 1.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 课时 ) 2. 微生物科学 (1 课时 ) 2.1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类地位 2.2 微生物的特征 2.3 微生物学研究内容及其分科 3. 微生物的发现与微生物学的发展 (1 课时 ) 3.1 微生物的发现 3.2 微生物学的奠基 3.3 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与展望 3.4 我国微生物学发展的概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2. 难点: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 (四)思考题 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2.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 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 4. 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5. 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2 课时 )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即无菌技术、纯种 分离技术、培养技术和显微技术,使他们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 究手段,为后面介绍其他微生物学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具体内容 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1 课时 ) 1.1 无菌技术 1.2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1.3 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1.4 单细胞(孢子)分离 1.5 选择培养分离 1.6 二元培养物 2. 显微镜和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