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1.4万亿-未来发展需提升文化魅力.docx

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1.4万亿-未来发展需提升文化魅力.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1.4万亿 未来发展需提升文化魅力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成长过渡的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尤其是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助推下,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市场上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据发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达到约5500亿元,年接待人数超过25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带动约900万户农民受益。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适应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因此呈现出超出一般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创新实践,做强做大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让乡村旅游惠及更多人民的生活,是当前发展乡村美丽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当前国内的乡村旅游形态大致可分为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两大类,其中人文风情类包括特色民俗类和历史古村镇类。一般来说,人文风情类是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构成,比如许多民俗体验、田园农事体验、历史古村落游览等。 在市场和政策强大的推动作用下,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一定程度上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地区游客数量增长,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经济收入,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但同时,由于“大干快上”,缺乏统一的指导规划,乡村旅游呈现野蛮发展的状况。在越来越紧密的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提升乡村旅游文化潜力,需要在新业态、新消费、新人才等方面做出新的改变。 在一些城市自然风光游美的周边乡村地区,农家乐是主要的业态,以农家餐馆、旅馆为主,但这些餐饮服务并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自从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因以昭陵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的点、线、带、圈为一体的旅游体系形成后,引来了很多跟风学习者,但由于忽略了对在地文化特色的挖掘,能够复制成功的项目寥寥无几。 人文风情类的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比较老化,多年来都是老几样,在创新发展方面存在不足,观光产品居多。人们不仅希望追求深度体现式旅行,而且能够贴合当下的主流生活娱乐方式。同样是中国故事,韩国平昌冬奥会上演的“北京8分钟”惊艳了世界,这背后告诉我们的是:以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形式向世界讲述当下的中国故事。 国内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则可以从当地的自然、历史、风俗民情、文化大背景着手,落实到“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活细小环节,来尝试激发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潜力,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旅游,提升产业附加值。 从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占全部旅客数量的30%左右,但全年乡村旅游收入规模只占全国旅游收入比例的不到10%,未来提升空间巨大。那未来乡村旅游如何才能发力呢?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乡村旅游应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 因为城市文明跟工业文明是相对应的,农村由于非常分散,所以它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就非常匮乏。发展旅游业,主要的游客来自于城市,他们一方面是要寻求乡村和城市生活最大的差异,但对于基本的服务希望和城市是同样的水平,像宽带、卫生条件等都是游客所必需的,也是乡村所欠缺的。但是在这些方面,乡村也缺乏经验,就需要政府来做规划进行引导,避免走上“一哄而上”的比较混乱的弯路,这样既可以比较好的发挥城市的集约形态,同时又能够针对乡村的特点多快好省的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 ? -全文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