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文言美,悟语言妙---文言文激发爱国情怀》北京市朝阳区育人学校于萍.doc

《诵文言美,悟语言妙---文言文激发爱国情怀》北京市朝阳区育人学校于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诵文言之美,悟语言之妙 --------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文言文虽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小学生认识、吸收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文言文阅读,一般是具有相当的语体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古今汉语的继承关系,使学生原有的语体文阅读认知结构中具有许多处于较高概括水平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为文言文教学所利用,这是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和起点。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文言文时,应诵文言之美,悟语言之妙,引导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使学生在体会文言文的特质、感受文言文的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凸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本色。 文言文在小学五年级下册才开始编入教材。第一篇是《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安排了《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就是《文言文两则》,一篇是《学奕》,一篇是《两小儿辩日》。虽然这四篇文言文都比较短小,但是对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来讲,还是有一些难度。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对于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层面,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作好铺垫,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解题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驱力。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我认为,小学教学文言文应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就对文言文感到新奇、有趣。在思想上,要让孩子打破畏难的情绪。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我从解题导入,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说说《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孩子从字面上知道杨氏之子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然后我接着说:“我姓于,那应该怎么称呼我呢?”一个孩子说:“应该称呼您为于氏之女。我接着又问:“你又是谁呢?谁愿意让我们认识?”学生学着古人的样子,拱手说:“我是王氏之子。”有的说:“我是张氏之女。”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也是张氏之女。”就这样,学生自然进入了学习情境。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是想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学习文言文,一点也不难”、“学习文言文,真的很好玩”。 二、在通读中认识文言文难字 按文言的节奏读顺课文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应该把读通文言文这一目标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底线。 首先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文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把课文基本读通顺。然后指名读。大家在这个同学读的过程中,认真倾听。读完后,大家针对这个学生的优点以及需要纠正的字的读音进行点评。教师需要指导个别难字的读音,使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受古文的韵味。 通过学生自学生字,找出比较难写的生字分析讨论记忆,记住字形,学会写生字。《杨氏之子》中,甚聪惠的“惠”字同智慧的“慧”字,学生开始很不理解,教师要在学生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惠”字就是通假字,指导学生在书上做笔记。 三、在朗读中进入文言文情境 文言文的内容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这些作品背后都站着一个“人”,而学生眼里就只有纸上的几行字。巴尔扎克曾说过:“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想文言文也一样,你不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就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小学阶段安排了四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中杨修的聪慧,不失礼节的人物形象让孩子记忆犹新。《伯牙绝弦》中伯牙和钟子期的情感如高山流水一样。《学奕》中两个学奕者的形象让学生印象深刻。《两小儿辩日》中,那两个小孩的语言让我们能够想象到当时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学习中,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使学生想象故事内容,进入情境,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们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试着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想象,运用想象去填补文言文中留下的空白,走进故事的意境。 四、在诵读中理解文言文内容 诵读的过程就是由口入心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所谓语言规律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在反复应用中逐步形成的,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的基础,就很难理解,即使一时理解,也难以持久地在应用中发挥作用。文言文作为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体,这个特点尤为明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这对文言文教学尤为重要。 首先,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础上,了解句子的意思,反复地朗读,理解,再朗读,再理解。其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根据理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