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二章-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pptVIP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二章-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 2.3 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特殊功能 3.领导批示或题词,由“地下”转入“地上”。上级领导对于地方政府从事的制度创新能否正式认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会想尽办法让上级领导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表态,使其悄悄干的“事”合法化。4.“先养儿子,再领结婚证”。地方政府以增缴部分收益增量为代价,通过各种关系为“私生子”报上“户口”,使其自发的制度创新获得权力中心的正式认可。 影响权力中心能多大程度容忍这种制度创新的还有两个因素:一是权威扩散化,指的是下级政府利用上级政府的权威去做上级政府并未授权它去做的事情,二是取决于权力中心从中获得的收益是否大于维持管制进入的成本。 2)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的事后追认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 2.4 从中间扩散型向需求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转换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商关系,特别是企业将与地方政府“合谋”共同向上级政府竞争改革优先权,以获取由试点权带来的垄断租金,客观上推进了本地的市场化进程。 地方政府在界定和保护产权时更偏重于效率,并通过追求效率获取垄断租金,总而有助于化解制度创新中的“诺思悖论”。 当地方政府为了在与其他地方的竞争中吸引更多的资源,刺激本地的经济发展推动制度创新时,有助于激励行为人创造更多的生产性利润,还可能导致帕累托改进。 1)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效率导向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 2.4 从中间扩散型向需求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转换 地方政府依赖企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财政收入;企业依赖地方政府向上级传递其制度创新的需求。这使得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自发的制度创新中合作多于冲突,这种合作博弈的实质就是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突破进入壁垒获得潜在制度收益,进而地方政府也分享这一收益。而这一合作突破壁垒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实现外部利润内部化的过程,它客观上推进了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转变。因此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却也推动了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及市场主体的培育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 2.4 从中间扩散型向需求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转换 随着政府的逐步退出和排他性产权的确立,制度的变迁主要取决于参与创新的个人或团体在制度非均衡条件下捕捉外部利润的预期收益和成本。显然,当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不再需要通过地方政府间接显示就可能转变为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时,组织成本与谈判成本将明显下降。只要这种制度变迁方式能克服创新过程中外部性的“搭便车”问题,它就是有效率的。 当建立在排他性产权基础上的微观主体成为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时,我国的制度变迁方式就由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方向转变,即个人或一群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为确立预期能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和权利界定而自发组织实施制度创新。 3)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可能性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 2.5 重塑改革的动力机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我国渐进式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以按劳分配为主的条件下采用多种分配方式,从而既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进程,又使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三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在稳定与发展中积极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四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适时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对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规范分析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 2.5 重塑改革的动力机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但从规范分析的角度来评判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进程时,该制度变迁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负效应:1.政治企业家行为规范的模糊化导致腐败现象日趋严重,权力货币化现象。2.地方政府官员对GDP的盲目追求导致忽视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导致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出现了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从而导致对资源的滥用,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忽视民生问题,导致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激化。3.地方政府为了在地方之间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策略,从而导致市场的分割,妨碍了全国统市场的形 成,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4. “先试点、后推广”的改革方式导致不同阶层、不同地区收人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 1)对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规范分析 第二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近过渡 2.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